启在五行属什么?
先秦时期,人们认为五行是可以生克的,如《尚书·洪范》就写道:“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其吉凶: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曰敬事,大节是乃节中,民无载(怨),曰惟事其德大惠终乃底于正。” 到了汉代,人们对五行生克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如《白虎通义·五行第五十二》说:“五行何谓?谓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之性各不同,故化万物各异。”这里的“化”就是变化的意思。可见,此时所谓的五行生克只是强调一种变化的关系了。
至于五行与人体的关系,则是在秦汉之际形成的理论体系中出现的。五行配五脏是后世的一种说法,但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哪里已经说不清了。《黄帝内经》中没有出现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而只是用五行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例如《灵枢·本病》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五味所入,各有所甚,各有所不安。酸先入肝,辛先入心,苦先入脾,甘先入肺,咸先入肾……”此处的“甚”与“不安”都有过度或不适的意思,也就是说,五味太过会伤五脏。 《灵枢·五音五味》也有这样一段话:“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五味所恶:酸先走肝以救味,辛先走肺以泻气,苦先走心以救逆,甘先走脾胃以益脾转筋,咸先走骨以泻志,淡走筋以益肾。”这段话也是说五味走五脏的原理是根据其所入而言的,并非五味本身就有伤某脏的特点。
五行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单独对应一个器官,而是需要与其他的元素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某一个器官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