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脉是什么意思?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论述的是天地之气(风、湿、火、燥、寒)在人体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其中“运”指运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年”指年岁,这里指六年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均以冬至和夏至为准。 每年的冬至和夏至,太阳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进而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每年冬至节气到来的时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这一年中就属冬至一阳生,阳气开始萌发。
冬至以后,天气渐渐变暖,阳气渐盛,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到了春分,阴阳各半,然后阳气逐渐增多。清明谷雨之间,阳气趋于旺盛,立夏之后,阳气达到顶峰。而夏至一过,阳气就会开始衰退。立秋阳气由盛转衰,寒露霜降,阴气逐渐增多。立冬时节,阳气潜降,小雪大雪,阴盛阳微。冬至一阳生,阳气开始萌动,但阴气亦盛,故而冬至前后,气温下降明显,并伴随有降雨的出现,此时自然界呈现的是阴盛阳微的状态。
每个周期都包括六个节气,即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其中每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这样一年就有七十二候,每一候都有相应的自然界变化和生理现象与之对应。 五运六气的划分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而成60个组合,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各三十年。其中大运五年一换,流月一天更换一个位置。
现在人们常说的“虚岁”就是按照农历推算的,刚出生都是一岁,到春节就长两岁,这是由于农历的年份是有闰月的,因而会有“虚岁”一说。用通俗的话来说五运六气其实就是讲一年的天干地支以及六节气的变化对于人体内环境影响的作用。 因为每个人出生的年份不同,所对应的干支各异,所以每个人的体质都会有差异,这就是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因人施养”的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