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五行属什么?
先秦时期,“曼”与“缦”“慢”“谩”通假混用;魏晋南北朝之后,“曼”才逐渐成为专用字。 《说文解字》对“慢”的释义是“不礼也”[1],并引申出“怠慢、迟缓”等义项。而“慢”的繁体为“”,从攴(pū)从心(忄),会意,表示用鞭杖责打有悖于礼之人以使之恢复恭敬心之意。因此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待人接物不恭敬。可见“曼”和“慢”的含义完全不同。所以《西游记》中的“慢延光阴”应该写作“漫延光阴”或“漫散光阴”——这两个词的本义都是指流水分散。又因为时间如同流水一般不可逆转,于是“漫散”就有了“虚度光阴”的意思。
关于“漫”的本义,《辞源》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水过满向外流,引申泛指充满;二、遍,到处,四处,多用于否定式;三、广而阔,广阔无边的样子;四、放纵,任意恣肆的样子。这四个含义都与水流有关,但唯独没有“流逝、逝去”的意思。 “漫”的第一个用法与第二个用法相通。但是这两个意思并不矛盾,它们分别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水满外流,二是水向四处流散。虽然都是“流动”的意思,但“扩散”与“流出”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加明显的“流逝”的特征——这种区分在语言上表现为“慢慢/弥漫”与“漫漫(漫漫长夜)/漫卷”的区别。
这三个词语都来源于同一个字——“曼”,且它们的原义也都和水有关,只不过是在长期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罢了。 至于楼主所说的“古汉语里面‘漫’是不是有这个意思呢?”,目前我只找到了“漫灭”这个词——它形容事物因年代久远而不清晰、模糊,显然也不能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