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五行是什么?
先给出答案,盾五行属土。 因为古人观天术不够精细,所以认为五行的土是“中正”之土,实际上,土有“中央”“四维”(东南西北)和“四隅”(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八个方位上的土,而这八种土的性质各有不同。 《尚书·洪范》里有记载:“五行者,何也?谓金木水火土也。”又“五行,一极在天为尊;五行,两仪生五行,五行生百物。”可见在古代,五行中的土并非我们现今理解的单一含义的中央土。而是包含很多意思,其中就有代表四季土的概念——“四隅”之土,也就是代表春夏秋冬天地的土地之土。这从古代建筑偏殿方向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北方人习惯把正殿修建在偏东或偏西的位置,而南方的人则习惯于把正殿修在偏北或者偏南的位置。
因为古人以天地分阴阳、以四方定四时而建立的这种时间体系,其本质就是基于二十四节气而建立的“子午流注”,这种体系是建立在“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这个体系中,天上人间被分成了24份,每一天都被分成12个时辰,一个时辰被分成三段,每段各有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又被分为30分钟。而四隅之地就处于每个钟头的末尾的15分钟里。这就造成了四隅之土在每个季节里的时长是不一样的,春天最长,夏天次之,秋天最短,冬天最冷没有土。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并不是如一个圆筒般均匀地获得太阳的能量,而是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有温度的差异,比如离黄道平面最远的极地地区获取的热量就少,相反,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这就是造成四时不同的原因。而在古代的观象授时体系中,四隅之土所处的时刻也是在变化着的,并非固定在某一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