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五行属什么?
“泱”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其古字形从水、央声。本义是指水流动的样子(像水流淌一般),引申指水势浩大;又用来形容气概豪迈或氛围沉重。 《说文》:“泱,汤洋洋也。”
段玉裁注曰:“泱洋洋,水长貌.此与《诗》言‘荡荡’者同训,犹云流滂滂、流洋洋尔。” 《诗经·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朗朗萋萋,棠姜之美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朱熹集传:“盎盎,盛长之貌。”
可见在“泱”的本义是水波荡漾的样子。 比如我们常说的“泱泱大国”中,那个“泱”的原意就是水浩浩荡荡地流淌的样子。
而“泱”作为形容词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即水势浩大的样子。如东晋文学家郭璞曾赞颂长江写道:“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其中的“九派”就是指长江从九江到武汉一段分成了无数支流的意思。
再往前追溯历史,古人用“泱”来表示水的巨大,还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中。据王宁先生考证[1],早在商代,人们就用“羊”和“央”两个字来构成一个字来表“泱”之意。 在甲骨文中,“羊”被写作下面这样: 而在金文中,“羊”的形状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注意上面这两个字的口部都是没有口的,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圆圈而不是半圆。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一个是象形,两个一个是表示羊角,因为古代人的羊角往往是弯曲的,所以在圈起来的时候也要做成圆形。 王宁先生认为上面的这个“羊”其实就是后来表示水的泱的“泱”的繁体字的构形来源之一,因此也可以认为殷商的先民们已经在用这个字来表示“泱”了。
另外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周原遗址出土的一个骨柶,上面刻有“庚寅卜,争,贞王其羊”这样的铭文。根据研究,这里的“羊”应该就是“泱泱”的“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