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字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解释“尺”为: “【亥集下】【寸部】 尺 ·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4 《唐韵》直吏切,音峙。《正韵》之纸切,音只。《说文》十寸也。人手却受十日,十寸所以指岁時日辰也。《史记·历书》度万有馀丈而为尺。《前汉·律历志》一尺二寸,以为法。 黄帝令羲和占日,凡十二寸,以子午为经,卯西为纬。又周制,尺短,故曰小尺。《诗·郑风》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不我以归,忧亦有靡尔。言其短也。 又古者半覆则曰尺,今人尺盖其遗制乎。又十寸为咫。《前汉·东方朔传》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圣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尺亦短。尺,此之咫。寸,手寸口也。 又《类篇》楚职切,音稚。义同。 一作。通作咫。 又叶持至切,音至。《楚辞·九章》愿径赴湘沅兮,葬鱼腹中。上清昭示兮,闻千里些。(或作寸而字) 又叶直五切,音主。《屈原·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何殊味之有兮,亦安所知其所。 又叶置吕切,音柱。《楚辞·远游》使麒麟可系而羁兮,又奚敎蛟龍處淵而浮。使芙蓉可攬而采兮,又奚橈蓮花於渌波之中。 又叶之例切,音致。《淮南子·說林训》天下之善著者,易解而不難持。譬若秋毫之末,可以得见而不可得施。又如指諸掌也。○按以上诸说皆当依《广韵》。俗别作拃,非是。”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以及篆书形式: 从上面可以看出,最初的“尺”写作“”的样子,由表示手持的“又” 和长度单位“寸”构成。 这个符号的含义很明显了,就是用手丈量一寸的长度,合七寸为一尺,这很符合上古时代测量工具的特点——用绳子和木杆做成的皮尺。 而“匕首”这种工具,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与犯罪场合,因为体积小巧,十分便于携带,所以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暗器。因此“匕”就具有了一种隐喻含义,即隐蔽的兵器。从“匕”的字形结构来看,正是将这种武器藏在“又”的手心里面来比喻的。 后来,人们将象征匕首的“匕”替换成了代表手的“又”,这样就成了一个会意字——手持兵器,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尺”。 所以,这个尺的原型就是匕首,而且是一种小型的匕首。
我们再看看它的字形演变过程: 很显然,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异体字。比如“”中的“又”在“尺”中间时变成了两点;再比如“八”在“匕首”的一端,说明刀尖的形状像“八”。这些变化都反映出汉字从象形文字到表音文字发展的趋势特点。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异体字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它们除了最后一笔有变化之外,其他几笔都很相像!这说明古代汉字是从同一个基础图形演化而来——这个图形是什么?
其实,就是“匕首”的刀柄部分,或者称之为“刀环”——匕的环形部分。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最初的时候,“尺”并不是一把匕首,而是一把没有刀刃的小刀。由于这把刀很小,所以人们就把它当成计量单位的标准,于是便有了“寸”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