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在五行里属什么?

花修弦花修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鞋”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里有两种,一种指“行军之制”,一种指的是用皮革等材料制成的辅助脚穿用的物品。 《释名·释衣服》中解释为:“履,礼也,所以践礼也;屦,句也,行时也,句,故谓之屦。” 鞋子在古代是作为礼的一种用具存在的。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鞋子是礼仪之物,将其归入五行之列是很恰当的。

但问题在于,人们经常穿着的鞋子,其实是“履”而不是“屦”。 履和屦的区别就在于“履有底而屦无底”。 古人出行时,一般是把屐作为日常所穿的鞋,而把舄(xì)作为礼鞋。 《释名·释鞋》中有言:“鞋,鞵(xiáo)也,以牛皮裹木令浮起,故名鞵。” 做鞋的关键步骤是把皮革或者织物做成鞋的样子,然后浸泡在草料或植物里使其变软,然后进行打磨、上胶,晒干后涂上颜料做出各种花纹,最后穿上底(鞋底用麻或其他纤维和成糊状填充在上面)就成了我们所穿的鞋了。

不同的鞋有不同的用处。 比如朝觐时要穿“屦”。 《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凡祭祀,衣裳定而冠屦著,执币而行。” 宋儒张栻注解说:“古者凡祭祀,屦皆黑色。” 也就是说,古代祭神祭祖的时候,鞋子是要特意做出不同颜色的,而且必须是黑色。因为,按古人的看法,大地是黑色的,所以黑鞋代表着大地之色,象征着尊重与虔诚。 而平常日子则穿“履”。 《礼记·檀弓下》记载:“有衣帛出,必有冠屦。”郑玄注解说:“衣帛,锦衣也。锦衣者,昼不以出。”也就是说,只有正式场合和有仪式感的场景才需要穿“屦”,而平时则是穿着“履”的。 “履”和“屦”的不同,就像今天的西装革履和布鞋一样。只不过,古人是在正式或具有仪式感的时候穿“履”,在日常生活中则穿“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