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火什么意思?
首先,五行的理论是古代中国人通过长期对自然界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知识系统。古人发现太阳、地球和万物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关系又有别,于是用阴阳来概括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又进一步发现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现象,从而有了五行概念的产生。 五行是指五种物质或现象,其中木代表树木、森林;火代表火焰;土代表大地;金代表金属等坚硬的物体;水代表雨露等液体。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制为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个也是古代中国用于判断吉凶的方法之一)。
五行之间的这种生与克的关系也体现在自然界中,比如春天万物生长,是因为春天气温逐渐升高,适合植物的生长,所以春回大地,草木萌发,这便是水生木;夏天天气变热,气温不断攀升,便产生了火,这就是火生土,因为温度适宜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频繁,泥土开始发酵进而形成土壤,而土又可以制约水分,使夏季不再降水过多,避免洪涝灾害发生;立秋之后天气渐凉,降雨由降雨转为降雪的过程叫做“秋霜杀百草”,这是因为气温降低导致水汽凝结成冰晶飘落下来,这是金克木的现象等等。 五行的属性与季节有关,四季之中,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方位方面则是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当然这只是古人的一种划分方法而已,现代科学则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 在古代的中医体系里也有五行的说法,但其中的含义与现代不同。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体是由五脏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因此人自身也存在五行之间的关系。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描述,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在他们各自的相生关系中是这样的:肝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心、心生肝。 另外,除了五行之外,还有五行的生克制化的变化形式即相生相克的规律,在古代医学中被称作“七损八益”,也就是男性每月有七天时间可以行房事,女性则有八天的时间,这样有利于保证生育后代的质量。不过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纯属封建迷信的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