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薛俊凯薛俊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惟家之一,他杰出的哲学思想在我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值得中华儿女终生学习和尊敬的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著名的哲学作品是《道德经》,相传他一生下来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因而世人称他为老子。老子的故事有很多,有他在孔子面前自吹自己的故事;有他骑青牛出函谷故事;有他和孔子的故事;有他入关化胡故事等。

一、老子自吹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一天来到一位叫做蒲坂的地方。蒲阪人听说孔子来了,都成群结队地赶来观看这个圣人。孔子见到这么多人围观自己,心里十分高兴。当他走到一座老子的像前时,孔子忽然想起老子是一位比自己学问更高的人。于是孔子站在老子的塑像前,拜了又拜。旁边的人见了,都感到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要向老子行大礼。孔子不好意思地说“他比我学问大呀”。旁边一个老者笑了,说“既然尊他知道是周朝的典籍,我却知道他。他姓李,名耳,字伯阳。从前周朝的太史儋见过他,称他为老子。他曾说过我胜过他,为什么反过来说我胜过他呢?”孔子听了,感到很惭愧,决定去追上老子,向他请教。

二、青牛出关 老子所著五千言所阐发的哲理,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不朽的思想财富。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当时虽然是一个相当不受欢迎的学者,但他所熔铸的哲学,却对后世影响深远。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在两千多年以来,流传到中外各国。老子的历史典故,流传至今的有:

在老子生活时代的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游说诸候,进行思想文化的大交融、大竞争,而独独老子西出函谷关,杳无音信,让诸候们感到纳闷。

“老子西过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尹喜受而录之,是为《道德经》。”(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这就是老子出关的传说。

对于这一段传说,有的史学家也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后人编造的。因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曰:‘老子,楚苦县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居苦县之乘氏。’若老子果真出函谷关隐遁,何以不见之于史乘。其必不出于函谷。”

三、老子和孔子

老子和孔子,一个是道家学说创始人,一个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一个是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一个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俩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位巨人在文化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

二人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留下了灿烂的光辉。他们不仅是同时代人还是朋友。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认为孔子"礼"过于繁复拘于形式,而主张"简"。孔子在老子的指导下,看到了更高远的境界。孔子对老子十分尊敬,先后问礼于老子两次,表明古人亦认为老子在当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非他人能及,被尊为圣人。

四、老子化胡

“老子入夷狄,夷狄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的记载。那么这段记载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入胡(即指匈奴,当时匈奴在北方为害甚烈),使胡人化。入夷狄指什么?这是指老子所入的夷狄,并非一般泛指蛮夷与狄,而特指当时匈奴。入匈奴或单于庭,而使之为教。这是说,老子到匈奴,到单于庭,传授教化。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的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出土的武帝时所造的《天文气象占》和《五行志》中的《杂占》残卷,在关于日蚀占中的“人”条中,记有汉代关于老子曾到匈奴的记载:“周衰,老子入胡。过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暗矣,为吾著书。’春秋时老子曰:‘吾将去,……过游。’乃教喜作《道德经》上下二篇,……过匈奴,匈奴主求老子(按,原文如此),乃去不复还。”

这里所说的,“周室衰微”与“春秋”,是指战国、秦汉之交的时问上的泛称。这里的“入胡”,“过函谷”,指《史记》中所说的入胡人戎,不是泛指夷狄,而是特指入匈奴,或单于庭。这显然和司马迁所说的完全一致。这里所说的求老子”,“乃去不复还”又与《史记》中相一致。

这就是说,这段资料,是汉代关于老子曾到匈奴中去的记载,而不是老子化胡,是汉代关于老子曾到过匈奴的传说,是汉代人根据当时汉代的传说的记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