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寺庙在哪?
北京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公元前一世纪,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今西安),翻译佛经。后来唐朝的玄奘在西行求法途中也路过了长安。 公元635年,印度僧人阿剌飞在西天竺国拜谒戒日王,得赐《瑜伽师地论》等经典数十部,于东巡至朗州(湖南常德)时,受到朗州刺史崔宁之请,于此地宣讲佛经。
这是有记载的最早在北京地区宣讲佛经的记录。当时称此庙为“讲经寺”,遗址在今阜成门内大街北半部分。唐文宗开成年间,帝师不空奉诏译经,在此寺设立译经堂,陆续译出了大量经典。此后,各地来的僧侣常在此聚会、讲经,故又名“众香寺”。
宋代时,因寺庙内有四大天王的塑像,故俗称“四天王殿”。元代时曾改称“显灵宫”。明代初年,朱元璋令北平布政使司重修此庙,并赐名“大慈仁寺”。永乐年间又敕命重建,并在周围筑墙,凿护城河。 正殿中供着弥勒佛像,两旁的配殿里分别供奉着观音和地藏王的塑像。除了主殿之外,还有108间的配殿,但现存寺庙只有40多间了。
大慈仁寺建成后,屡有兴废。明世宗曾遣人修葺;清雍正四年(1726)秋,皇帝亲自为该寺撰碑文,至今碑文仍保存完好。乾隆四十三年(1778)五月,皇帝第三次南巡时,曾经到寺中参观。不过,这时的大慈仁寺已经破烂不堪。
嘉庆二十二年(1817)十月,大雨成灾,该寺房顶塌坏。咸丰十年(1860)四月,英法联军侵入京师,大慈仁寺被毁。光绪年间,太后下命令修复,并将寺庙改名为“护国寺”。但这次修复后的寺院规模远不如从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出资对护国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现在的大慈仁寺内主要殿宇均为近代所建,惟一保留旧时建筑风格的只有两殿一阁——万佛楼、三义阁和祖师殿。这些建筑的斗拱、门窗等多具清代风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