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讲五行吗?
五行的起源,《尚书·洪范》中记载了箕子向武王阐述的“五行”,这也是最早的五行说法。但这里的五行与后来的五行是有区别的。它指的是: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东、南、中、西、北——五方。 春、夏、秋、冬——四季。 日、月(太阳和月亮)、星——天体。 苍(青)、赤、黄、白、黑——颜色。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的五行相生的规律。因为后世的五行,是金生水,水生木等。这里只是表示五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相对被动的。相当于现在的多元论中的多种元素相互影响的关系。 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系统具有开放性。这个系统的五种基本属性是:
阴阳——两种力量或者状态:主动的和被动的,阴盛阳衰或者阳极盛阴极弱等等。 五行——五种物质或者现象:木、火、土、金、水。并且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例如:水火不相容;土克水,水克火等。 八卦——代表着自然界的八种基本图形: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卦代表一种自然界的现象或者有生命的动物等的性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容。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后来中医也将人的身体划分为五脏六腑,用阴阳五行来比喻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例如:心脏主血脉为阳,肝脏贮血调节血液为阴;心脏的节律为阳,肝脏的蓄泄为阴;脑为清灵之府,肾为封藏之本,而肺脾为娇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