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紫色是什么?
紫,从颜色上来说,应该属于“正色”。 《礼记》:“五色,谓青、赤、黄、白、黑也。” 宋儒张载说:“五方之色,其理惟紫为真。凡物得紫而雄武,得青而仁智,得红而礼乐,得绿而才德,得白而贞洁,得黑而尊信。”(《张子全书·学大纪·读书》) 他把“玄”列入了黑色之中。 所以,从周代开始,就确立了五种正色的象征系统——青、赤、黄、白、黑。其中,青、赤、黄被称为“三原色”,意味着这些色彩是最纯正不杂的。而且,古人把这三个原色分成四个纯色调:上品之青(天青)、中品之赤(朱红)、下品之黄(土黄)。 除了这五个正色之外,其他都是间色——也就是偏色。例如绿是青黄之间色;蓝是青黑之间色;棕是黄黑之间色等等。
那么为什么没有“紫色”呢? 因为在周人的色彩体系当中,紫其实就代表着暗色——也就是说,当颜色变暗的时候,就成了紫。所以,郑玄注《论语》时,就把“缁”解释成“紫”——因为子夏穿的衣服是黑色的,所以称之为“缁衣”。至于孔子批评他衣冠不整的话——“缁布冠而不缁布绅(大带)”。 这里的“缁”也可以理解为深色,只不过这种深色的衣服是士以下的穷人不可以穿的,所以用“鄙”表示。
到了宋代,由于道教的影响,“紫”代表“天”的概念被确定下来。于是,道士们穿的道袍就是紫色的。 既然道家奉紫为天神之色,那么,人们穿着紫色的衣服是不是就会得到天的庇护呢?于是,老百姓纷纷穿上紫色的衣服,以至于“紫色”变成了民间色彩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