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五行指什么?
五行相生的理论是很久远的,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后来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评价“相生之说,奇丽无端”可见这个相生理论很是奇怪,也没有实际意义。 那它是不是就没有用处了?也不是这样,这个“相生”其实是古人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还是很有用的,比如中医里的五脏相生就是很著名的例子。 但是人们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相生也不例外。当它在某个领域有用的时候,必然在其他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足甚至错误。 五行的相生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描述事物的发展时,它是正向且高效的;然而一旦涉及到疾病、伤灾等负面问题时,这种生克的作用就会表现出消极的一面来。 举个例子,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个人脾气很大,容易生气,往往会说他肝火太旺了,要用一些清热泻火的中药调理一下。这里正是运用了五行相生中“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以及“火生土”的原理。
可是如果反过来,一个人的肝火实在太弱了,表现为性格懦弱,胆小如鼠,那么治疗时就并非用一些补火的药物就能解决问题了。因为补进去的火没有发泄的地方,只能积在体内,问题反而会更严重。这个时候就需要补进土,因为“土载火”,有土的话火就不至于漏出去,同时还需要补充金,因为“土生金”,金在古时代表的是西方的金银之物,因此需要补充含金属性的矿物类食物,例如豆类中的黄豆,肉类中的牛肉,蔬菜中的山药、萝卜等等。 这样的治疗是不是反了过来,以土制火了吗?其实不然,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土和金都是作为助气的存在。也就是说,对于体质来说,这种治疗增加了金的气,减少了土的气,最终的结果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