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在五行属什么?
从现代汉语来看,“遥远”和“遥”是不同的两个词,但是它们的字源是一致的。 先秦时期没有“远”、“遥”两个字,当时的表示“远”的词是“遐”“遹 ”等字,表示“遥”的字是“邈”;到汉代以后它们才发展出了不同的意义。
《说文》中解释“远”时说:“远,幽也。从辵,繇声。”徐铉说:“谓行而深远也。”也就是说,“远”的本义是走得很远的路,所以它引申出距离远的意思来。 许慎的解释有点含糊其辞了,其实,这里的“繇”是“悠”的本字(当然也可能是通假字),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走得很远的路”。 “悠”有“久长”的意思,因此它也引申出“长久”的意思来了——比如“悠久”就是这么来的。 由于“久远”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早,于是它又引申出另一个义项——“时间上很远”——这个意思现在还在使用:如“历史悠久”。
徐锴说:“此‘远’为‘遥’也。言人所思慕而不见者,邈不可即,犹道路之远。”可见古人在解释“远”的时候也是把它当成“遥”来讲的。 而“遥”的本义则是“远”的反义词——近。后来它就引申出另一组近义词群出来: 1.与“迩”相对的“远”,也就是空间意义上的“远”; 2.与“近”相对的“远”,也就是时间意义上的“远”,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遥遥无期”。 这个义项一直留存到了今天,只不过它的形式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形容距离或时间的“远”。 从甲骨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会意字的结构模式:用一只脚的形状表示“行”的意思。这种构形方式叫做象事,比如“步”就是象事的例子之一,而像这样的会意字一般都是指与行走有关的事,所以我们基本上都能推测出其具体的含义来:例如“涉”指的是蹚水过河,“路”指的是脚板压出的痕迹,等等。 很显然,“远”的造字依据就是这样的象事会意方法,因为“远”指的是“走得远”,所以它的金文字形中就画出了一个走路的人,而这个人的脚画得非常特别,不是一只脚而是两只脚并拢在一起的,这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行”字。 这种会意的结果是:一方面让字形变得一目了然,同时也限制了“行”字的使用,使得它与其它象事会意的造字法分离开来,从而形成了另外一种独特的汉字构形规律:表音的假借,这就是“借字表音”的来历。 但这样一来就造成一个问题:既然这个字形已经明确地说明了“行”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后来的“行”都是表音而不表意了呢?这显然是不合常规的。 其实,这是许慎弄混了两件事的缘故:第一,他把“辶”给当成了表示“行”的符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首;第二,他没有认识到古人是用象事的方式来造字的,结果他就把自己理解的“行”强加给了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