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其实,“王”这个字的起源和它的本意已经很难考据了,因为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都是繁体字,而我们的现代汉字是简化字。所以,我们只能凭借一些现代学者的推测来看待这个问题。 以下是我搜索来的答案,不一定很正确。大家看个热闹就好。 现在普遍认为的“王”的字形是在金文之中出现的。金文的形体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一个“玉”字,下面则是“工”字形。
学者们多认为“玉”就是“王”的意思,并且将这种解释推广到了所有的“王”字旁的字。但是,在商代和西周的早期,却出现了很多“王”字下面加一横的写法(比如上图),而且这些“王”都作动词用,表示建造、制作、造成之意。
周原出土有西周初年的瓦当文字,其中有些是“大室王”,有的还加了“土”字旁,显然是名词。那么为什么一个名词会演变成动词呢?学者们多认为是“圭”“壁”二形之误,如《说文》中就把它们训为“璧也”或“珪也”之类的东西;还有一说则认为是“官”字之讹,也就是“邦国”之意[1].可见,这个“王”最初应当是个指事字而非会意字——当然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王”为何又会变成象形字呢?这就跟玉器的演变有关了。考古发现殷墟时期的玉器大多数是以片状为主,而到了西汉时期,玉器多以块状出现,其间的变化显然与琢玉工艺的发展相关。因此,学者们认为,随着琢玉技术的进步,原来的“王”字下面的一横逐渐被雕琢去掉了,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王”的本义现在已不可知,但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个字最早是用于称呼天子和诸侯王的,即所谓的“天子称王,诸侯自称王者乃尊”。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论——“王”的最初含义应该是天子的意思,后来才引申为第一人称代词或最高泛指词,并进一步引申出“主宰者”或者“第一等”的含义等等[2],至于为什么又引申出了玉器的含义,估计跟夏商周三代崇尚玉器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