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背后的故事?

尉迟冠博尉迟冠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坎坷命运

贝多芬从小跟从父亲学钢琴,后来又学小提琴和大风琴。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坎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歌手。父亲酿酒失败后,贝多芬不得不辍学,担当了歌剧乐队的乐队副手。他1792年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参加菲迪南十一世的加冕礼,三年后定居维也纳专事音乐创作。26岁时,开始感到听力下降,50岁时完全聋了,只能用笔和人交谈;但是贝多芬却坚持创作,完成了一生中的许多优秀作品。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创作的。他创作的作品超过600多首,其中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各类音乐。

贝多芬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音乐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表现了意志坚强的人们同苦难抗争的心声,把古典音乐的发展推向了顶峰。在音乐史上,他既继承了以前欧洲音乐发展的成就,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交响曲的历史

人们常听交响曲,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命运”、“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施特劳斯的金色的蓝铃”等等,但是交响曲是怎么样产生的,它的形成过程、它的结构,你知道吗?

交响曲是在18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实践中产生的,那时人们通过实践由相信上帝转向相信自己,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在欧洲逐渐发展起来,人们用理性去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观念日趋强烈。在思想上的改革必然会引起艺术上的改革,交响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最早出现意大利式的“奏鸣曲”,它是一种复调作品,由三四支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乐曲,以模仿和对位的形式拼凑而成。“奏鸣曲”出现于18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歌剧的开场音乐,一般具有三个乐章,由快速——慢速——急速形式组成,人们称其为“意大利式的奏鸣曲”。后来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改称“交响曲”。

交响曲和奏鸣曲在结构上极为相似,都由3至4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交响曲由于采用大型乐队演奏,所以音乐形象具有宏伟而壮丽的特点。通常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的被称为“第一主题”的曲调,是整个交响曲的基本音调。第一主题通常带有朝气蓬勃、富于进攻性的特点,它陈述了作品的英雄性思想。接下来的“第二主题”音调,通常带有抒情的色彩,是第一主题思想的补充乐章。这两个主题在乐章中各自变化发展到高潮以后,进入“再现部”:两个主题相继再次出现,音乐又回复到乐章开始时的那种平静而深沉的气氛之中。第二乐章比较自由,一般用的是抒情的“变奏曲式”,它和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照,它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单一,所体现的音乐思想具有内省的特点。第三乐章叫做“小步舞曲乐章”或“诙谐曲乐章”,经常出现幽默、风趣、令人捧腹的曲调,这正是维也纳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幽默的性格写照。末乐章,常常是辉煌灿烂的“回旋曲式”的盛大舞蹈场面。这一乐章,音乐充满了欢乐、光辉和力量,它与第一乐章相呼应,以热烈欢呼的音调结束全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