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合拍片烂片多?

容韵涵容韵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体制问题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曾经辉煌过,在亚洲甚至在全球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自97回归后,香港电影制播的体制发生了重大改变,曾经港产片的制作成本可以在内地票房中占到80%以上(指纯内地资金投入),现在只剩下2成左右了,而内地电影市场又是全球第一大的电影市场。随着大陆资本和市场的介入,内地的影视公司如华谊、博纳等也开始制作电影,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而香港的影视公司却已经处于“富不过三代”的状态,资金和技术上的劣势让他们只能接一些内地投资的片子或者小成本的片子,大制作的片子越来越少。

2.市场导向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的导演可以凭借着自己的风格独立制片,像杜琪峰、徐克这些人。但是如今在香港市场环境下,这种模式已经很难生存了——没有市场的电影是无法成行的,而风格独特的影片在现在的商业语境下也难以被大众所接受,毕竟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是“求同不求异”的。所以你看现在香港的片,大多跟大陆的片子没啥区别,都是大片、特效片、武侠片……总之就是追求视觉刺激,力求让绝大多数人买账。这也不是说这样出的片子就全是烂片,有些片子因为市场原因的确会“虎头蛇尾”——开始的时候投资方还抱有希望,到结尾的时候就已经算是亏本了,这样的片子往往质量好不到哪里去。当然,也有质量好的,比如《十月围城》,但是这部片的性质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它更多地属于内地电影圈,而非港产片的范畴了。

3.人才流失 其实这一点跟第一条有点重合,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认识而已。很多香港演员,尤其是老牌的演员由于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和内地电影市场的兴起,纷纷选择到内地发展,毕竟内地剧片酬高,且不需要考虑税啊这些麻烦的问题。而内地一些演技派演员也常常到港澳地区拍戏,像姜武前段时间刚拍的《叶问:一代宗师》,范伟今年新片《大闹天宫》等等。但是这些地方跟香港又不太一样,香港观众对这些人的接受度更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国产片”的模式;而内地观众对他们的接受度则没那么高,往往需要时间适应他们的表演(范伟之前演小品,观众接受起来更容易一点)。我们常常调侃某某演员“不伦不类”,这种现象其实在港产片中也是存在的,有时候演员因为口音或者习惯等问题会带给人出戏的感觉,让观众难以融入影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