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宫怎么写?
宮字的古文字形如下所示,左边是西周的金文,右边是小篆——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官方文字。 可以看出「宮」字从「广」「宀」。其中,「広」表示房屋(一棟房子+裡面);「宀」表示房屋(頂部、蓋子)。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一座有頂的房子。 这座有頂的房子干嘛用呢? 殷商時期,「宮」字的主要用途是指稱天子居住的房屋 ——這個房子可不一樣啊,四周有牆有門,頂上還有鳳凰和仙人助興。
西周金文中,「宮」字的使用范圍擴大到了王侯貴族的居所,但仍然具有特殊指稱意思。而且由於周王把天子住所的圖騰授予諸侯國,所以「宮」的字構也隨之傳播到各地。
那麼,「宮」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又有何發展呢?主要有兩點。一是諸侯國的宮室有了稱謂上的區分:天子住的地方稱為「宮」或「大廟」,諸侯國君住的地方稱為「寢」。二是文字形體發生了變化:西周的「宮」字左邊是「广」,右邊是「宀」,這兩部分在字中居中對稱;而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字,左右兩邊則向上下挪動了位置。至於原因嘛……反正跟「隸變」沒半點關係! 我不知道韓國文字是如何演變的,但「宮」字發音為「kwon」。那麽,這「kwon」又做如何寫呢?我猜大概會像寫繁體中文那樣,寫成橫排,左寬右窄。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而韓文不是。 至於這「kwon」到底是怎樣一個字,那就是韓國學者該費心思的問題了。 (完) 2015/8/7更新 最近好多朋友關注此問題,我再細心整理一下答案好了。
首先,我建議各位可以翻譯這段引文來看「宮」字的字源: 上面這一段引自《說文解字》「宮」字条。作者是東漢的許慎。全書分五百個字條,每条字條都講述字形的起源,並且詳細解釋字義。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漢字著作。 《說文》「宮」字條下提到「宫殿”」二字,其字形並非後世所認識的“宮”字。而是下列的形状: 上圖所示字形,左右兩旁為“宀”,下面為“广”。這個字形和今“宮”字最像。 但這個字形在古代並不常用。其原因在於,上面一部分“宀”代表房頂,但古人建築沒有多少注重房頂造型的。而且古代房子大多爲木質,經過數千年的風吹雨打,能留存下來的房頂造型已經很少。至於下面的一筆“廣”,更是不能表達任何意义。 古人造出來的“宮”字,通常長如下面這樣: “宮”字的字形在秦漢時期一直沒有什麽進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時期,字形才發生顯著变化——上面那個繁複的文字結構被簡化了,變成一個獨體字。
以下字形的變化源自於小篆的隸書,屬於漢代的俗字變體。這個字形至今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