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字五行中属什么?

冉宏骏冉宏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道,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周颂·大明》:“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唐孔颖达疏:“道者,人之所行,即人生之行仪也。” 可见,古人所说的道,是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与本质特征的抽象化。它具有两重属性:其一为自然属性,即指自然界与社会现象本身;其二为人文属性,即人类社会对于自然规律的概括和反映。 所以,古人把道看作是一种实物,而且是一类特殊的实物——不可见、难把握的实物。这种特性的根源在于道的本义“道路”,因为它既指实际存在的路(如“大道”“小道”),又指应该走的路(如“道学”“道法")。所以,道的自然属性就被抽象为道路本身的属性:广延性与不确定性。这样,“道”就成了古代中国人用以表示自然与社会一切事物运行法则或规律的哲学范畴了。

作为哲学范畴的“道”,在西汉初期得到了系统的阐释。当时道家学说成为显学,著名学者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先秦道家思想概括为“因阴阳之大顺,察天地之定理”,并提出“道”就是“虚无”。他说的“道”实际上是老子所谓的“大道”(《老子》第四十四章)——“冲气以行焉。”所谓“冲气以为和”即是说,道是宇宙间充溢激荡的自然之气,这种自然之气是和谐完满的。

到了东汉末年,道教诞生并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道教”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道上教”的意思,他们认为老子就是教主,而“道”也就是老子的化身。于是“道”被进一步神化了。从自然规律上升为宇宙本体,并且成了有始无终、循环往复的永恒之物。

魏晋时期,道教地位稳固,其经典《太平经》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因此它们都要遵循道的规律。唐代的道家学者刘向编《列仙传》时,第一次把“道”与“长生”联系在了一起,认为得道即可长生。宋代陈抟著《无极图》,明代张三丰著《丹诀全书》,都在阐述“道”就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所以,后来的道教都把炼“道”视为修行成仙的根本。

逮芸梦逮芸梦优质答主

在中华文化中,每一个汉字都有所属的五行属性,道字也不例外。那么,道字五行中属什么呢?以下是相关解析。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每一个汉字都有它所属的五行属性。而道字五行中属木。为什么呢?

首先,从字形上看,道字上面是“首”,首字五行属性为木;下面是“辶”,辶字五行属性为火。首字属木,在字中又处于上位,意味着木在道字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道字五行属性为木。

其次,从道字的含义来看,道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万物生长发展的源泉。而木在五行中代表着生长、发展和繁荣,与道字的含义相契合,进一步证明了道字五行属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