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字属五行属什么?
汉字中的五行属性,是从东汉五行说开始的。汉代人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而这五种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且每种元素有不同的性质。这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谓的“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因为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而来的,所以很多字的五行属性是可以追溯的。 根据古代文字学家们的考证,下列文字的五行属性是有一定根据的:
第一,象形文字中的“日”“月”“山”等字,在甲骨文中或金文中都具有像形的含义,并且其五行属性也代代相传。如“日”字,在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金文中都是象太阳之形,故属火; “月”字,初文象弦状,属木; “山”字像山峰之高,属木。 第二,会意文字中的“上”(一竖)与“下”(一横),“高”(由低到高)与“矮”(由高到低),“取”(从下向上获取)与“予”(向上给予),这些字古代的写法都带有会意成分,且意思清楚,五行属性鲜明。 第三,假借字产生的借字常具有某一属性的特征,所以它的五行属性也是清楚的。如“休”(人倚树而休息,有木)、“朱”(红色,属火)、“天”(头上有四柱,形似金字塔,属土)等等。
除了上述文字外,其他文字的五行属性就没有那么确定了。因为古人造字是很复杂的,一个方块字往往由多个部件构成,而这些部件可能属于不同的字,这些字可能有不同的意义,也可能有相同的五行属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方块的五行属性就要视其中所占比例大的那个部件的五行属性而定。
例如,“中”字,甲骨文像中央有一根柱子,故属土;金文加两点,似宫墙,亦属土。又如“高”字,甲骨文上半部分为“字”,指事字,表示高空之义,属木;下半部分为“子”,一个人站在土台上,亦属土。再如“川”字,甲骨文像从高山上流下的河流,属水;金文加大山,既表重山,又表道路,乃五行俱全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