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赐五行属什么?
“五德”这个词是东汉许慎提出的,他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故五字之名,谓之‘五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色表示其数、其形、其势。”这里的“五行”就是现在常讲的五行了。 这里要提一下,许慎对五行的定义是有问题的。他所说金木水火土,是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但他所说的五色却是指赤白青黄黑。这实际上是把阴阳理论与五行理论给混了。古人最初划分昼夜,是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决定的(所以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太阳由东向西移动,当太阳越过中天(即中午)时,西方日落,东方日出,此时为“白昼”;当太阳越过大半圆,进入黄昏时刻,则西方渐亮,东方渐暗,这就是“暮”了。
“暮”者,日暮也,也就是阳光逐渐变弱的意思。所以“暮”字从日光,表示时间从正午开始逐渐偏西。而黑夜则是完全相反的过程,是从“夕”开始的,“夕”者,日落之时也。古人在划分昼夜时把黄昏和夜色都算作夜晚,只是夜晚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有所不同,黄昏属夜之初,而夜色降临才算是夜之末。这种划分方法,在现代科学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过,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来看,古人也有意识到这种区分的不合理性,于是他们在感叹夕阳美好时又把黄昏也算进白天里来了。总之,古代关于昼夜的划分是非常随意的。
既然古人随时随刻都在改变着时间和空间的坐标,把“五行”和“五色”生搬硬套用于世间万物自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就有了“五德”说。王充在《论衡·物势》中提到:“五行,五常也。”他把“水木火土金”与“仁礼智信忠”对应起来,说明“五德”说其实是一种比附。这种胡乱牵强的做法到了汉朝几乎成了常识,如李善《文选注》引东汉应劭《风俗通》曰:“木德者,仁也。”“水德者,智也。”“火德者,礼也。”“土德者,信也。”“金德者,义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天之五行所以相生相克也。”
可见,所谓“五德”说其实就是一种原始的混沌学说而已。它把自然和社会简单化、固定化,用僵化的观点看待万事万物,毫无客观性和真实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