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字属于五行什么?
“语”是言字旁,从汉字形义角度看,言字旁的字多数与语言、文字有关;同时“语”的本义也是谈话,因此语也属火。 如《说文》中解释“语”时说:“论也。”“论”的古体字为“讠仑”,其形声结构的声旁为“仑”。
许慎列举了“讠仑”“语”的诸多含义,其中便包括“水名”和“山名”两个义项,而“山名”所指便是今天的山西省方山县北部的香炉山(又名禹王山)。 方山古称“语山”或“禹山”,其原因便是此处有一名为“语”的山峰。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文《晋问》,开篇便提到“晋问”这一地名,其中写道:“晋问何故?曰:昔夏桀无道,商汤伐之。桀走江南,汤追不及,还师而焚其宫。桀之党曰:’盍疾行!’曰:’彼虚有其表,吾已制之矣。’遂复归。”其中的“复归”,是指返回国都,而这便涉及一个古代地理常识性的问题——所谓“复归”究竟是指返回首都还是返回国都呢?
清代学者王引经在注解这段文字时认为:“复归者,归国也……言已焚烧其宫室,桀奔江南,而其所灭者惟国都而已。余皆虚设,故曰‘已制之矣’。至汤还军,所伐之国都在何处?今山西之方山为最古之名。”王引之说“复归”指回返国都,其实是因为他误把“复归”当成了一个词,殊不知“复归”其实是两个词。
宋代大儒朱熹在注释《大学章句序》时也提到了此事,并引用了王引之说,但将“复归于国”修改成了“复归于朝”(即国都)。 因古时国都与朝都不统一,有时国都会迁到别处去,这样便造成了一个现象:国都迁移之后,先前国都里的宫殿会随之消失,于是一些山川地名会因此而改名。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秦都咸阳在汉文帝后迁都长安以后,原来的咸阳城宫殿被烧毁,秦直道也因此改名成陇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