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属于什么五行?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邻天津,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尚书·禹贡》中关于冀州的范围是“既载壶口,治梁及冀”,唐代司马迁著的《史记·晋世家》中也提到:“(晋)居河东,晋水旁。”可见在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地区都被认为是冀州或者晋国的疆域。 战国后期,燕国在河北北部建长城,以拒胡人,史书中开始有“燕北”这一概念。西汉时期,今北京西部和北部属幽州辖境,东部和南部属冀州或青州辖境。东汉末年,公孙瓒曾以幽州刺史的身份率军击破了冀州的袁绍军队。这时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方位称呼有了变化,在史书简册中出现了“蓟”、“渔阳”等地名,而此前这些地区大多被称为“涿郡”或“范阳”。
西晋时,首都洛阳东北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成为当时政治中心之一,邺城所在的区域就被称作“邺都”。由于邺都在今保定一带,为了与其它的“邺都”相区别,西晋时期的这一“邺都”又被称为“魏武之邺”,以示对汉魏时期雄踞中原的魏武帝曹操的尊奉之意。后来魏晋南北朝时的“邺都”大多指此一“魏武之邺”。
到了隋唐时代,今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大多属于幽州辖地,因此这里又被简称“蓟”或是“幽州”。唐朝初期曾在蓟州修筑了蓟城,但是唐末蓟州城被战火毁弃。公元938年,契丹辽国占领了今北京地区后,在旧蓟城东北建造全新的都城,取名为“南京”。这里的“南”字可能是与辽国首都上京临潢府相区别的意思。
宋朝时,今天的北京地区和河北北部被称为“燕山北路”;金朝时在北京地区设置了京兆府路,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京兆府”的称号;元朝建立后,为了维护蒙古贵族世袭统治地位,将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管辖区域,即所谓的“十路”,其中有一路就是叫做“京兆府路”,治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明朝初年在元大都废墟上重建都城,为区别于南京,故名京师,别称“北平”;清康熙帝在位期间,因为皇太极时曾用“盛京”之名作为北京的别名,所以康熙帝给祖父玄烨上的庙号“圣祖”加上一个“盛”字,同时为了与“盛京”区别起见,将京师改为“北京”,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