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翁弘哲翁弘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注:此回答只是从古代经典来讨论,而不是站在现代立场对孔子进行评价】 《荀子·非十二子》中讲到“略法而谈”、“观渊而思”、“窥谷而兴”的故事,大意是说子贡向孔子问高柴(柴)、秦阙、陈亢(子亢)三人,孔子分别说了他们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孟懿子和南宫适都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两人虽然都是礼学高手,但是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庭——一则是孟孙问孝于孔子,孔子答言“无违”,南宫适则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二则是南容问则曰“君子不夺人的农时”,又曰“君子不傲德”等,于是孔子将“仲叔圉治宾客之事”给了他做助手……

由此故事可以看出一个孔门弟子的基本标准是“能行其礼”而非“博闻强志”。所谓“礼”就是儒家所强调的五种德行与五伦的关系以及如何践行这些关系的具体规范。所以以行为准则而论的话,当时很多思想家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比如墨家的巨子、道家的大成至圣等等,但孔子认为只有他的门人才算得上真正的道德之士,其他的思想流派只能算是百家中的“异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确实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我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又是“礼”。《中庸》篇中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礼者,节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春秋时期,“人”指的是贵族的身份等级。因为周朝的统治阶层主要是依靠血缘联系起来的氏族或部落联盟,因此在那个时代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拥有贵族身份——这一点跟西欧中世纪差不多,只不过在西欧是教皇说了算罢了。

因此当时的儒家所说的“仁”其实是基于血统论之上的道德观念,是一种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仁爱”不是一种普遍人性或者说社会性的情感,而是一种建立在身份认同基础上的亲情伦理法则之一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原因所在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仁义礼乐”其实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于道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抽象概括和规范要求,它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政治意义或者阶级色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之后,这种原本就建立于特定历史环境之下的传统理念就被人们给误解成了某种可以拿来作为工具或者手段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了。也就是说“儒”不再只是一种文化形态和学术传统,而是被赋予了某种意识形态的色彩并且逐渐变成了封建统治者们用来打压异己、愚弄民众的工具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出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残酷镇压行动的历史渊源了吧…

晁燕群晁燕群优质答主

《五经》(易、春、夏、秋、冬)不是由儒编著的;其次“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元素及其运动形式。 最后 儒并不是一个学术流派或学派名称,而是指一种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体系。所以不能把“五行说”与它联系起来。 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说儒是五行的“中心”——因为它是以礼乐为中心建立的封建社会道德规范!这似乎是把孔子的“六艺”与五行并列了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