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由于每一个字代表了一定的信息,故汉字又是信息表达的手段和工具。 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古老的一种说法是仓颉造字说。相传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他因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经验而创造了文字,受到了黄帝的表彰;另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或八卦。
现代研究考证,汉字始于象形,距今约8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古文字在商代发展到高峰,西周时演变为大篆,秦朝统一文字后产生了小篆,至汉朝出现了隶书,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楷书的写法,到了唐朝,楷书成为主要的字体并被沿用至今,其他朝代也都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如:隋朝的草书、盛唐时期的行书等。现存最早的刻本《孙子兵法》与《十三经注疏》就属小篆,其字形较为规范整齐,便于临摹和学习。
1954年,国家颁布了以简体字为主要内容的《汉字简化方案》,并在第二年正式实施,但简化后的汉字仍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汉字计算机编码的问题,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电脑汉字输入标准——“汉字输入编码方法”(ISO/IEC-646),简称“国标码”。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全世界使用的文字中,只有中文和希伯来文是以表意的象形文字作为基础的。
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中国汉字为母语,另外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汉字为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新加坡等国。目前世界上约有3亿人在学习使用汉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描述的基本功能,但是它的字形还比较繁复,笔画也不够匀称。金文是对青铜器物上的铭文的称呼,其中一些金文比较接近于篆书,比如大篆和小篆[2]。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规定小篆为全国统一规定的文字,并颁行全国。 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形体更为简单。因为小篆是由秦国丞相李斯等人推行的文字,所以也叫“秦篆”。西汉时期的隶书进一步发展成了楷书,唐代的楷书被称为“永字八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新字体——草书,这种书法简洁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古人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用竹木制作出类似现在的印刷品的拓片,这比欧洲早了大约三千年以上的时间。不过这些拓片只是将刻成的青铜器铭文拓成墨本,用于收藏和研究而已。 北宋庆历间,有了正式的雕版印书,此后活字版印刷术逐渐推广开来,明朝中期之后已普遍使用胶泥活字。明末清初,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制版技术——铜板雕刻,这种方法使书籍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印刷业的效率。 在西方,印刷业最早是在14世纪的德国出现。当时的商人为了便于携带和保管货物资料,用油墨将刻好的字母和数字印制在纸上,制成一种方便携带且不易损坏的纸牌式账簿,这就是最早的印刷品。后来,这种纸牌式账簿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由此发展出后来的图书出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