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释云:高也,从竹周声。 周是后起的本义;倬与周在古文里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倬的本义就是“高高”、“高高耸立的样子”(引申有“显贵”的意思) 至于这个字为什么又有了一个“宽绰”的意思呢?我猜可能是由于“高高”又引申出了“宽广”的含义(当然,这里还有可能是一种比喻——因为“高大挺拔”的形象会给人感觉“宽厚”的感觉;而“矮小瘦弱”则给人一种“窄小”的感觉……)吧。
“倬”和现代汉语的“周”已经不是一个意思了(古代可以通用,现代不可以)。那么,既然“倬”现在一般不用来表示“周”,那它到底表示什么意思才好理解些呢? 其实我们现在的许多汉字,都是没有完全继承古文字的本义的。比如: “才”在古代是“初”的意思,如:“尔乃逃才自逸”(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初而得才”即“起初得到才”,不是“始才是”也不是“才有始”…… ——但到了今天,这个词的本义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而“周”作为“遍、全部”之义的古字,也没有谁掌握了。所以我们只知道“周”是一个“圈儿”,却不知道这个“圈儿”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要考证出某个字的古义,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它的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过程,看它们的象形特征有什么演化规律,然后才能大致推测出其本义是什么。 所以我的推测仅供参考:
一,此字当为“卓”的或体。甲骨文中“隹”作如下形状 (上面两图为商代晚期,下面两图属西周早期) (“卓”是象形字,像一只直立站立的小鸟——这种小鸟叫做“隼”或者“鹰雀”等。) 而这一字形变化到战国的时候就成了这样: ——也就是说,“卓”的这个写法应该是源自于“隹”的某一个形体,而这个“某种形体”和这个“卓”的或体“倬”十分类似,且两者之间必定有一个是先被写成“卓”再演化成另一个的(否则二者不会如此相似)——因此我认为这两个其实是同一个字的两个不同写法而已,而“卓”字的这个写法应当是其本字,而“倬”则是其或体。而之所以会出现“卓”和“倬”两种不同的写法,是因为当时的书写者觉得“卓”比“倬”要好看一些,所以就普遍用“卓”代替了“倬”(大概就像现在人们都用“京人”来替代“京兆”一样)了吧~ 二、由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两点:1.“卓”这个字的上部是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尖顶朝下)2.该字的下部是一竖加一点。
那么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上部的那个倒三角可能是用来表示鸟的翅膀的,而下部的一竖加一点则表示鸟的头和身体的部分(即“隹”的下部结构)。
三、根据以上推断,我认为这个字的本义就是“”。而且,在“卓”的基础上加两点变成“逴”之后,这个字的本义就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在“卓”的基础上加三笔写成“倬”以后,它就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变成了一个新的形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