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明星有谁?
战争明星有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杨靖宇、赵一曼等。
邱少云:1952年10月,为配合金化以西的主要进攻战役,志愿军需攻占391高地。邱少云等人奉命悄悄潜伏在距敌仅60米的山脚下,等候夜间突袭。狡猾的敌人突然向他们潜伏的地方投下了信号弹,紧接着燃烧弹也打了过来。一颗燃烧弹就落在邱少云身边,燃烧液溅到了他身上,棉衣立刻燃烧起来。当时邱少云只要从潜伏的地方跳出两、三米,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能压灭,但为了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强忍剧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渐渐地他身上的烈火越来越猛,像一堆将燃尽的火煤……
黄继光: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敌人的8连阵地久攻不下。黄继光主动请战。副指导员高晋文考虑战士安全,提出多带3个步话员。黄继光说,多带他们,万一走露了风声,就全完了。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攻克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内东北守敌的外围据点34号、32号和30号高地。他们是最先出发的攻坚队伍,董存瑞担任爆破组长,率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个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对方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30米处。董存瑞挺身而出,在战友的掩护下,向暗堡前进,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战友的肩当台阶站起身来,前进到桥下。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人头,两旁是砖堆,没安放炸药的位置。此时,冲在董存瑞前面的战友接连倒下了。董存瑞看时机已经成熟,便敏捷地从桥下站起,左手托起炸药包,两脚交替蹬着桥底,直起腰,桥上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动作震慑了。董存瑞喊了一声:“连长,冲啊!”把那个大马路上的桥当做碉堡一样,左手托着那个炸药包,用右手拉了导火索。
杨靖宇:杨靖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共产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在1940年11月15日,只身与追击的日伪军做最后的顽强战斗,直至壮烈殉国后,被割头剖腹,壮烈殉国时年仅35岁。日军解剖杨靖宇将军的肚子时,刺刀所及之处皆是白雪。当时日军军医,不解地问:“你咋能吃这些东西?”杨靖宇将军微笑了一下,说:“战士就得有不怕死、不怕饿的精神…”
赵一曼:赵一曼,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国部秘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到东北开展抗日斗争,先后在巴彦、珠河等地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活动。1935年秋为策应下游作战,不幸被俘,同年11月24日敌将赵一曼惨害于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