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敢对中国动核武吗?
美国核武器发展之初,就带有明显的对华战略需要。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为了“使中国在今后任何共产党国家挑起的战争中不能得逞,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威慑力量”。因此,美国对中国采取“单方面核威慑”,以抑制中国对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进行“攻击”。美国对华战略核威胁以朝鲜半岛为前哨阵地,以关岛和琉球群岛为两翼,以冲绳为纵深,以英国、苏联、日本为后方基地,形成海、陆、空三栖立体核威慑态势。
此后,核战略在历次美国对华战略中一直占据一席之地,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1949年,美国开始制定专门的中国政策“六四一”政策,并确立了包括以核战略在内的“全面遏制”中国方针。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强调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核心地位,试图以核力量的优势获得威慑效果。肯尼迪政府在对华战略上,一反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遏制台湾金马地区”的“大陆政策”,提出了加强在亚洲军事存在的“岛链战略”。之后,约翰逊政府和尼克松政府都试图以此遏制苏联和中国在亚太地区扩张。
到了21世纪初,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可能威胁美国本土及其盟友和朋友”。战略核威慑由台湾、东北亚地区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西部太平洋地区。2010年6月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首次将核问题纳入“战略再平衡”的范畴。同年10月,美国发布《美国与亚太经济安全合作》国家战略报告,其内容覆盖了经济安全、网络安全以及核扩散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美国的对亚洲“战略再平衡”与核问题日益交织。
奥巴马政府声称要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在全球推进战略核裁军,推动“实现无核世界”的目标。实际上,在现实安全战略中却注重核武器的质量建军和核技术的更新,提高核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并将中国作为核威慑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军事部署方面,奥巴马政府注重加强核前沿存在,进一步强化战略核威慑。2011年和2013年,美国战略轰炸机B-52访日、B-2访韩分别被日本和韩国称为自冷战结束以来的首次访问。2015年10月,美国空军两架B-52战略轰炸机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迈诺特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进行轮驻。2016年2月,四架B-52战略轰炸机在朝鲜半岛与韩国空军及日本航空自卫队展开联合演习。美国空军还计划在2017年底前恢复安德森空军基地B-52轰炸机的“旋转执勤”机制,即保持部分轰炸机处于“战备就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