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历史故事有哪些?

咸博妍咸博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孟母三迁: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论家。

孟子的家庭并不富裕,母亲仉氏对孟子的教养非常严厉。传说孟子到5岁时,他母亲非常忧伤地对孟子说:“你父亲不幸已经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的我们俩,你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活下去啊?”这时孟子天真地问母在:“我还小,没有办法赚钱养活你,父亲去世前是怎么生活的呢?”孟子家门前有一笔场,每天有许多军卒到那里操练,孟母说:“你父亲活着时在这里居住,每天看见这些军士威武有力,整整齐齐地操练,我把你父亲放在他们的中间,他就和别人一样地得到升迁,有了丰厚的俸禄,生活过得很宽裕。”

孟子6岁开始进私塾识字,他进学堂后,还是常常跑到兵营门口去张望,甚至模仿军卒练武。孟母见此情景十分失望。正好他们家又搬到了集市旁边。这时孟子开始看商人买卖货物讨价还价的交易了。回到学堂里,开始注意人的感情的交流,甚至在下课之后还模仿大人操练口才,练习如何与人商谈。

孟母看到这个场面又十分伤心,搬了两次家,都未达到孟母的教育孩子成才的目的。最后孟母把家搬到一个学校的旁边。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静,孟子来到这里之后,再也不去集市上玩了。早晨起来,他就跟在校门口扫地洒水的校工一起干活。白天在学堂里学习,诵读诗书,练习射箭马术。晚上回家继续练习绘画、计算和写字。孟母看见孟子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非常高兴,终于高兴地笑了,因为孟母认为她为孟子找到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孟子有了一个好的学校,一定能够成才了。

2、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是西汉东海承讹(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他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冬天的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常感到苦恼。他在自家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利用邻家的灯光读书,后来甚至到官府的书库中去管理书籍,以便随时阅读。由于他勤奋学习,终于成为大学问家。汉元帝时,他当了皇帝的老师,官至丞相。

后人常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来说明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做其他的事,只要下工夫,就一定会有成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