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是北京的别称吗?
“上都”“下都”是元朝行宫的俗称,不是北京的古称。 北京建城于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此筑城,并作为蒙古汗国的中都。这一年,忽必烈任命郭守敬建造新中都,开始营建都城。 至元九年(1272年)正月,元朝改京师为中都路,这是北京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的开始;同时,在原金中都城的东北建设新城,由尚书省、中书省等机关移驻于此办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冯胜北伐残蒙,攻取开平,从此“北 元”势力渐弱。 永乐九年(1411年)十二月,明朝在旧中都城北筑外城,这是北京城墙的雏形。此时北京的行政级别仍然是府,属顺天府管辖。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三月,皇帝诏令修筑紫禁城,这时的北京已升格为了帝京,地位与开封相仿。但此时北京的称呼仍然没有“北京”二字。
到了万历十年(1582年),明神宗打算对皇城内的一些宫殿进行扩建和重建,于是令工部拟题,由此产生了“北京”这个名称。不过此时的北京还是狭义的北京,与今天的北京概念不同,仅指今天的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北部,即当时的内三旗之地。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军进攻北京,在北京内外与明军激战数月,最终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沿用明代的北京城。清康熙年间,北京以东为顺天府,治所在宣武门外的丽泽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西山校区),以西则为雍正朝所置之京师府,治所在朝阳门上。乾隆九年(1744年),因京师附近水土含盐碱较多,不利耕作,将通州所属之潞河等地划归顺天府管辖,此后通州成了近京的一个州。这样今天北京城区的东西两大部分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