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朋算几线明星?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让人说下小虎队了! 当年《虎报》销量创下台湾省出版史最高纪录; 2010年小虎队春晚复出; 2011年《追风的少年》重新激活怀旧情怀; 2013年小虎队举行“二十周年世界巡回演唱会”。 小虎队的每个成员都红透半边天过,是那个年代最当红的偶像组合之一。 但到了后期因为各自的发展和机缘,组合的知名度下降了不少,但成员的人气仍保持得相当不错。
不过要说小虎队中发展得最好的肯定要数吴奇隆了,作为四大天王之后的华语乐坛领军人物,他在演员、歌手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而苏有朋虽说是组合里资源最差的一个,但在演员这条路上却走得很稳健,作品不少且口碑俱佳。
最惨的要属陈志朋了,被经纪公司拖垮了人气,后来虽然偶有亮眼表现,但已经很难再回到当初三兄弟巅峰时期的地位了。 不过在台湾省演艺圈,能有几个艺人能像他这样一直保持着较高热度的?
在内地娱乐圈,又有几个艺人能有机会上央视春晚表演? 有的话,应该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了(当然,如果连他这样的资源都算惨的话,那内地娱乐圈就真的没几个艺人好过了)……
有两条标准,一是片酬,二是影响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三线明星:小成本的电影电视剧,基本上没什么流量保证,也就是演员的演技好,制片方找来撑场面的,给个50、100万的片酬就不错了,基本就没什么戏份,给个配角就顶天了,说白了也就是个工具人,有你没你都无所谓。也就是所谓的三线明星,我们称之为“有脸的群众演员”。
比如说有些流量演员的粉丝,也就是所谓的网红,你有粉丝多有钱就无所谓了,因为片酬不高,没有影响电影的投资风险,有些小制作找陈慧琳和张国立这种明星,都是三线明星,虽然名气很大,但是片酬不高,在片里的待遇也不高,就是挂个名,有些是自己闲来无事,就去参加制作,不以这个为赚钱的工具。
二线明星:有自己的一帮粉丝。自己有流量,也拍过一两部小有名气的影视作品,可以带动自己主演的电影卖座率,可以拉动10-20%左右。但是自己还不是主角,因为片酬不高,制片方敢于承担风险。这种明星的片酬能达到几百万元,影响力一般。
比如说赵丽颖在成名作陆贞传奇之前,就是二线明星,找她拍戏,制片方会有一定的信心,知道她有一定流量,而且她本人演技也在线。而郑恺在前任系列大火之后,成了二线明星,他的电影票房都能过5亿。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大IP,需要和其他一线明星捆绑在一起,靠着他人的名气赚钱。
一线明星:一线明星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大IP,而且片酬达到两三千万,影响力达到30%,而且都是当仁不让的男主女主,不需要其他人的宣传,自己的名字本身就具备了巨大的价值和流量,是当红明星。现在这种人的片酬都过亿元,找他们拍电影风险很大,但是回报也高。
现在的一线明星不多,男明星就吴京、王宝强、王学圻、陈道明,还有陈坤这种老一辈男明星。而女明星就周迅和赵丽颖等少数人。
以上都是非流量艺人,不拿流量来讲事情。
总之,有脸的群众演员,小有名气的演员和拥有大IP的顶流明星,就是三线、二线和一线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