锭五行属什么意思?
“锭”字,《玉篇》解释:“锭,铜铁器也。”“金锭银锭”指的就是金银铸造的货币。 古人用金属铸钱,最初使用的是铅、锡等硬度较低的金属,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铜币和铁币。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铸造工艺,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就是在模具中注入高温流动的金属液体,冷却之后变成金属块,再经过打磨抛光就成了钱币。 先秦时期的铸币用的是鼓风装置来熔化金属液,到了汉代发明了炒钢法后,铸币用的金属是钢而非生铁,质量更好,形状也更规整。宋元时期出现了人工合成铜的青铜合金,质地更耐腐蚀,适合制作钱币。
明代嘉靖年间,由于福建出现海禁,民间私海贸易盛行,为了规避官方审查,海外来的香料和丝绸等商品都以银两计价,银两于是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因为软银两容易伪造和磨损,又不便于携带和计量,便以银锭的形式出现在国际贸易中。 清廷入关后,沿用明制,但将铸币的原料白银改为洋银(西班牙银元),直到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才开始铸造价值单位“圆”的银锭——官铸圆锭,作为本位货币。 清末民国初年开始,国内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纸币,而银锭只是充当了银块和银丝的交易媒介,不再承担货币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而税收又以税收中收入的50%作为利润上交中央财政,形成了叫作统购统销的政策。这个政策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延续着,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取消。 至于“足纹”,它是明清时期对“足纹银锭”的简称,这种银锭的成色为93.5%以上,比现在银元的含银量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