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的五行属什么?
“鲐”(tái)字属象形字,其本义指鱼类或蛤类等有甲壳海洋生物。 “鲐”最早的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说文解字》卷十四鱼部:“鲐,鲛鱼类也。从鱼台声。”“台”为“鲐”的声旁。“台”的本义即“鲐”之义。
由“鲐”的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其与“台”的字形极为相似。两者在古文字中往往互相借用。所以,要了解“鲐”字的本义,就必须首先弄明白“台”字的本义。 而《说文解字》对“台山”的解释即是:“台,崇土四仞谓之台。”“崇”的意思是“高而平”;“仞”是古代的量器单位,一仞等于七尺或八尺。由此可知,“台”的原意是指用土石等建筑材料筑成的比较高大的建筑物。这种建筑多半是有顶盖的、可以防风遮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通称为“台”了。
上古时候的人们很重视祭祀活动,常常在祭祀时向神灵献上鱼肉等食物,这时为了表示对神的尊敬,不能自己动手撕肉,更不能随意翻动祭品。于是,人们就先把鱼骨、肉洗净排好,然后再用刀刺穿放到嘴里咀嚼(参见《周礼•天官冢宰》:“凡祭祀,共簠簋”注引汉·郑玄语)。
由于鱼肉是最贵的食材,人们舍不得一次性全部吃完,而把吃不完的鱼肉放在“台”上,留着后面几餐再慢慢吃。这样,“台”便有了“盛食”之意。由“盛食”又引申出“积”的意思。 《诗经·小雅·正月》中有“众言卒暴”之说,这里的“卒暴”即“猝然”,突然发生,形容事情发生得急骤。毛亨传曰:“卒,宿也,暴,疾也。”郑玄笺:“卒暴,卒然自外至者。”可见,“卒”是表示事物出现之快的意思。而这个“快”是由“骤”而来。
据《说文解字》所载:“骤,马急走也。从马奏声。”“奏”本意是指“进献”,这里引申为“迅速”之意。所以说,“骤”的本义就是指“快跑”。 后来,人们在表达“快跑”这个意思的时候,多用了一个“弛”字。如《战国策·燕策二》:“吾欲弛长安之备,约诸侯东略地。”“弛”由“急”化来,也有“快”的意思。 “鲐”由“台”衍化而来,“台”有“积”的意思,而“鲐”则是“积压”之意。《诗经·大雅·生民》中有“诞实匍匐”一句,意思是庄稼长出果实还要趴着不动,显然这是描述一个悖理逆思的情形,其实是在形容庄稼“成熟”的样子。而“鲐”字中的“台”就有这样的“熟”的意思。“鲐”字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粮食丰满”或者叫“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