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五行欠什么意思?
“五行缺”是指你的八字命盘里缺少了某种干支,例如某个日干(如甲木)生于亥月,其地支应有亥水,而八字中却只有亥没有卯,这种情形就叫做“五行缺木”;再如某人生于三月,其地支应为卯辰寅,而八字里有庚午辛未之类,并没有见卯,这样也叫做“五行缺水”。这个“缺”字并不是指真的有所缺乏,而是因为八字中有的是喜神、有的是忌神的原因所致。 所谓喜用神是命局所喜所用的五行,缺的就是忌神,所以就有了“喜用有‘土’,五行却‘无土’”的说法。当然,这里所说的“五行缺”只是一种形象说法而已,在真正的命理学中是没有这种说法的。
由于十干之中甲乙丙丁戊己壬癸各有两干,共八干,加上十二地支,一共二十四个。而这二十四个符号之中每一组都含有阴阳五行的信息,即每组合都有阳干和阴干各一。因此可以组合成243=81种情况。其中每一种情况代表一种命格。
以日干为甲为例,共有六种情况:甲辰、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寅,分别对应八个字——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这六组的第六个字就是这一组中的忌神,而这个字代表着命主五行中所缺之物。 以上是以日干来定五行缺与否,另一种判断方法是以月令来判断,因为月令为令,日支为候,时干为像,三者结合才能完整地展示出一个人的八字信息。
判断五行是否缺失还需要参考其他七个字的信息,特别要留意月干、时干与其它地支出现的干支的组合,以及年支所在的位置,因为这些位置上的干支很可能影响日主五行的强弱。如果年支与日支构成三合或者三会东方木局,那么即使是春天出生的人也不会缺木。
经寒优质答主 五行中的“行”同“形”,指有形之物。万物的化生和变化皆离不开木、火、土、金、水以及五者之间的生克制化,因而古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自然界具有相似特性的事物归纳组合。皆以五类划分其相应关系——
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青色、酸味、肢皆从木化,赤色、苦味、小肠皆从火化,白色、辛味、大肠皆从金化,黄色、甘味、脾皆从土化;等等,这就是中医理论中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最基本概念“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不胜枚举,但皆不能离五行的属性而单独存在,五行即行。由此,五行成为抽象物质。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论“木之行也,水土应之,金、火则否。”即是用木行的特性解释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典型事例。后世中医将五行抽象物质理论运用于分析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使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皆五行化和行五化,从而建立起人体生理病理整体观。
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又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木也,东方之水,生化之始。……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亦水中之精物,故嗜之。其民皆黑色疏理,其居地下而下湿……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水中之法也。”
这一论述正是运用五行理论解释东方地域特点(其域也,天地之弓也)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体质、体质致病规律和治疗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阐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地域差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