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行有五行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下》 所谓“道”,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运行不变的规则;而所谓“器”,则指的是具体的事物和形态。 所以,将“形上”与“形下”区分开来的这条分割线其实就是“变化”与“不变”的分界线——凡是变化的、流动的、不确定的,都属于形的下面,即“器”的一类;相反,所有不变的都是道的范畴。
“五行”并不是指五种物质,而是指五种运动状态或方式。这五种状态或方式分别是: 水:润下 火:炎上 木:曲直 金:从革 水:润下 土:持中立方 上句中的五个动词其实就暗示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存在形式——“金”是指“肃杀”,所以是“从革”;“木”是“生长”,所以是“曲直”;“水”是“润泽”,所以是“润下”;“火”是“炎上”;“土”是“承载”,所以是“持中”。
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在道家的理论系统中,这“金木水火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元素,而是一种动态的、可转化的能量。比如《论语·子罕》中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里的“文”“礼”实际上就是描述了“木”“金”两种元素的转化过程:木致其形如曲木,然后通过金器使曲木得到释放和宣泄,从而恢复到初始的直木状态。又《庄子·天下》说:“孔德之容,惟道集虚。”这里的“惟道集虚”实际上也是形容“金木水火土”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种认为一切要素都是可变的道家思想在现代科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态:波粒二象性,也就是量子力学中常说的“波函数”和“粒子”;三种运动状态(包括静止)构成了电磁场,它们可以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发生可逆转化。 我们可以说,“金木水火土”其实是描述事物运动方式的五种大类。而这五大类的分界实际上是“变化”与“不变”的分界。我们可以将这五大类再细分为具体的“变易”和“不易”,而每一类的具体细分还可以继续划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这样,整个宇宙万象就可以在这五类和大分类中一一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