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属五行属什么?
这个五行属性,在古书里有记载,但现代很多学者却认为没有依据。 先引一段清代学者俞樾的论述(《茶香室丛钞》): “金、木、水、火、土,五者乃五行之正名……然世有以冠为木者,如刘敬叔《异苑》云:‘吴郡孟郁,家有园亭,夏月草木茂盛。每至六月三十日,多狂风骤雨,此未尝见他处有是时。或云:“八月三十日为中秋,何缘六月有此恶候。”余应之曰:“谚有云‘五月不知春’,亦谓四月有风雨也……”据此,则五月有风有雨,六月亦有风有雨矣!又李贺诗云:‘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桨牵篷睡收藕。’盖用刘敬叔事而反其语。若以五月属火,六月属水,岂不颠倒谬乱?且李贺乃唐之人,安能反用南朝之旧事?必此说之为误无疑。然五行之名,本从《尚书·洪范》传出。孔安国传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韩愈作《董先生墓志》文曰: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李义山所作《祭裴道者文》文曰:‘五行之序,草荣木茂。’宋玉《九辩》篇曰:‘降于北林,爰有昭丘。萍实繁兮,荷叶覆之。’此数言者,皆指五行而言之,明系土居中央,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而木居东方,无谓东为木,西为金的理也。”
再引一段当代学者张中行先生的论述(《文言津逮》): “五行,古代中国哲学重要概念之一,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流行最广的说法是,由上古的阴阳观念演变而来。古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不是现在的科学形态,而是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用阴阳五行来概括世界万事万物,并力求找到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追求普遍适用性而在实践上难以自圆其说,后来就采用打补丁的办法,即新的认识不够,就用旧的认识凑合着先用,所谓‘沿袭旧说’。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学术著作中虽然承认五行说的荒诞不经,但仍大讲特讲,因其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至于民间说法,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我同意上述观点,另外还想说一点的是,如果仅仅因为找不到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就坚持某种说法正确的话,未免过于武断。比如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就包含大量的“五行”理论。如果像有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中医也属于迷信的话(这种判断其实是很错误的,应该肯定,中医是有一定科学性的),那么是不是也得承认“五行”属于封建迷信呢?显然不能这么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