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五行属什么?

白瑜萱白瑜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关于“姓氏”与五行的相关性,古来就有相关研究,并逐渐形成理论体系。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君子四十人,幸其十四人”;少昊(一作玄嚣)为黄帝之子,因善鸟飞,被拥戴为帝。其中,得十四人所封之国,有二姓曰玄、姬,其后皆从玄、姬而为姓者。此处的“玄”字,正与“玄鸟”、即燕子有关,故有人推测此为以图腾为氏之例证。

2、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原繁、隰豹奉戴桓公出亡,在卫国定居,其后子孙以桓为氏。东汉有太傅桓尹。又晋有大司马桓温。至隋代有襄城侯桓荆。又王充《论衡》称楚庄王为桓王。此处所记均出自于史籍正典,可见这一家族确实是以“桓”为姓的。但细读文献,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论衡》原文云:“或问桓桓之名何出也?日:桓武之声相去远矣,不可同也。”这个家族的祖先原本是“桓武”二字合称用作姓氏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他们改为单字“桓”呢?对此,史无明文,只能推测或许是为了避讳某人的名(武帝刘桓,汉宣帝刘询曾用名刘病己)。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这个家族原本就是以“桓”为姓的。总之,这个问题目前还无法得到确解。不过,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倒是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古代曾有部分人以双字姓名作为姓氏的例子存在过!

3、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师平定,流放了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到宋国。孔安国《尚书传》称:“宋,大邦也,能受罪,可以戒惧中国。”于是周成王任命唐侯(一说杜国国君)为宋国国君,改封唐地为睢阳,是为宋国之始。宋国历代君主多为商朝贵族,而商朝末代君主纣王是帝乙的小儿子受德。因其母姓微,所以受德初被封于微,后世又称微子开,亦被称作宋微子。后来他又在周成王时辅助武庚作乱,事败后被流放到宋地。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微子”。 宋国有二位王子叫仲子和公子御寇。战国中期,宋国国内发生动乱,仲与子被刺死,他的儿子公孙固出奔陈国。御寇的儿子子击出奔郑国,为避仇家,将名字中的“击”改为“康”。此后子击在郑国为官,并成为子产弟子,学成后回到宋国。子康在宋国任职时,颇获好评,被称为贤士。前365年,宋国发生内乱,子康遂离开宋都商丘,定居于宋国东部边陲之邑睢阳,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后人便以睢阳为居,号为睢阳子,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御寇。再以后,人们索性就以“御”或“归”作为自己的姓氏。 至于御、归两姓,究竟应该归于哪一个五行?这就要看其先祖当时取名的具体意义了。

4、西汉初期,刘邦手下有个叫邓章的大臣。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次年七月,诸侯将立楚王后裔熊心为怀王。项羽称楚王时,将义帝徙都彭城,并尊其为义帝。秦亡后,众诸侯推项羽为诸侯上将军,都彭城。汉军灭项后,刘邦为了笼络人心,便将义帝迁往黔中,途中在郴县被杀。刘邦称帝后,念及义帝对自己有恩,于是追谥他为“哀侯”,并将其嫡长孙立为邓侯。 到了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北出祁山,兵临渭水河畔。魏国派大将邓艾应战,大败蜀军于段谷。司马懿闻讯,亲征陇右,斩杀诸葛尚等人。至此,双方议和罢兵。此时正值蜀汉末年,故时人多以为这是诸葛亮以“汉丞相”的身份北伐曹魏,故而以邓为姓,且以“汉丞相”的五行为姓之主。 但据《风俗通》所载,邓氏实为夏朝仲康之子仲杼的后裔,因此应以夏朝之名为姓之主。

戎曼宁戎曼宁优质答主

个人觉得姓氏五行应该按字形、字义或者名字中的偏旁部首来定,因为姓氏的字形是固定的,而名字的偏旁部首是可以选择的。

比如王这个姓氏,上面是个木(宀),下面是个王,那么就可以判断它五行属木;李的左边就是个木,右边的子,就是水,所以它属水木。 叶的话,左半边是木,右半边的话,上下都是土,中间一个叶字头呢,可以判断它是火属性的。

其实说姓氏五行,还不如用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讲更准确,这里就只取其中一种情况作参考吧——即以本家字的偏旁部首去推其五行属性,如上边说的王和叶。

另外,还可以把姓氏拆开,看每个字在其中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如赵,上面的走之加下面的章,整体就是一个火的结构哦~ 再看看我的姓氏刘,左边的木加个卯,那就是木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