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的五行属什么?

傅琪源傅琪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辍,chuò,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停止前进、中途退却或停止游学。 《说文》里有“辍,止也”;段玉裁注“谓之行止者,行有止,辍也”。辍字引申出中止、中断、终止的意思——比如《论语·雍也》里的“辍耕而作”就是中止耕作的意思。 再一个意思就是放弃,弃学。这个意思古书上比较多见,现代汉语里比较少用。

我查了一下,这个意思在古书中大致有这么几处——《战国策·齐策四》“然则王之卒虚于外而智昏于内,岂不闻鬻拳之事乎?”(意思是春秋时郑国大夫子叔姬因为丈夫在外征战,她在家不敬,于是就揍了她一顿。)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见夫耕牛乎?脚本四十丈矣,皮肤皱裂而汗涂泥,人舍之,禽夺之,有劳苦而无荣焉,今汝犹知耕而不觉手胼胝,足肤生虮虱”(意思是庄子骂惠施像头老黄牛一样只知道耕地不知道休息。这里耕其实就代表学了。)

东汉班固著《汉书》赞曰:“孝武之时,师旅数发,匈奴侵扰,四夷迭起。文武并用,未能尽擒,边烽晨警,征戍无期……天子悯然哀士卒之长役,累月旷野,狂风暴雪,炎暑燔蒸,寒冻幽冥。死不生息,亡日无夜。或绝粮槁饿,或暴露病羸。……罢弊农桑,刑徒满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叫颜之推的人写了一本书叫《颜氏家训》,其中记述了当时社会风气——“江南风俗,好自矜夸,走谒公卿,弹冠相庆。”意思是说南方人喜欢互相吹捧,到处走动并告诉别人自己升了官,同僚之间互相祝贺。

再一个意思就是放弃,弃学。这个意思在古书上大致有两处——《后汉书·冯勃传》“勃少孤贫,身长八尺,容貌魁梧,性聪敏,好学,常摇笔作文,至夕不倦。年十四,能诵诗论及诸子百家言。太守邓彪命属县学校,自小岁复试,岁余,举孝廉,除郎中。拜司空,转侍中尚书令,迁太尉长史。时连遭父丧,遂不复仕。以亲故,拜尚书郎,日直台阁,无所回避,未尝失错。建初中,复拜议郎,数上疏陈事……”

这里说的是东汉大臣冯勃因父亲去世,辞职回家服丧,几年后朝廷又召他回朝任职的事。 还有一处就是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的“辍”就是放弃了、停止了的意思!

都知雨都知雨优质答主

个人感觉,这个“辍学”二字有歧义。 “学”是学习的意思;学习是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也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然后,“学”字有个本义——“效法、效仿”的意思。 这个意义在《礼记·中庸》里有表述——中者,天下之至正也……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就是说孔子看到大道不通畅,想要乘着一个木筏出海。

所以呢,我认为“学”和“道”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呢?就是“以道为向导”。那么“学”的意义就出来了:学是以道为向导而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又是什么——即学的目的在哪里?在于实现人的理想人格(成圣)。如果从字的表意上讲的话,“学”应该理解为“由‘学’而成善”。 所以,“学”不是目的本身,而是达成终极目标的手段或途径。 如果这样解释“学”的话,它的五行属性就很明确了——它就是“土”。因为,它所指向的是“中和”这一理想境界。

其实这不仅是“学”的行属,而且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生)的行属。因为万事万物归根到底要朝向“中和”这一目标。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学”为途径来奔向我们的理想人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