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行流通?
1、天地之间,五行循环相生而相通; 2、人体之内五脏与五行相对应而相通,五藏属土而开于口(脾开窍于口),故治病可以开其口,如五苓散治风水,大黄蛰虫丸破瘀血皆开其口也; 3、五行之性或特性在人体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了人体的平衡及健康状态。
4、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在人体中表现为,木克土,火旺则土虚所以泻心汤之类多用凉药;金克木,金旺则木耗所以要升提肝气;水克火,要救心火必用凉润之法;土旺能生水,肾气丸中少姜桂以土制水;肝郁则脾虚,小柴胡汤证即有“但欲眠睡”之象……
5、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脏腑之间的关系和病机的分析上,中医的病因病机上除邪气盛则实,正气不足则衰之外还有五行相乘侮的关系,所以有些疾病从五行来分析就很好理解了。
6、比如肝病传脾是木盛乘土;肾病水克火,心火不能下交于肾使肾不能封藏精微,出现尿床等表现称为肾不纳气,这是水旺乘火的表现;肝病及肺则是子盗母气,肝气犯肺,所以见咳嗽气喘等症。
7、临床治疗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进行治疗,或者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调治,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8、例如小儿发热,一般认为宜清不宜温,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易从热化;但是如果小儿因外感高热耗伤肺气而引起咳嗽则当用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苍耳子辛温解表,这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道理吧。
9、至于为什么五行学说来解释这些现象会这么准确呢?我认为这和天人相应的理念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肺腹府,精神魂魄,志意智虑。”人与天地相应,五脏应五行,且人体具有这五行之特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当然这种理论只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它的正确与否还要看它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