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是古人根据物质性质划分的五种类型,木、火、土、金、水。 古代的书是用竹简制成的,竹子属木,用火来烧才能成竹简,所以古时把纸称作“素笺”“玉版”,把书称作“丹黄”。古人在书信结尾也常以“草丹上”相告,就是信已经写在竹简上了的意思。 古人将文字分成两种,即“文”和“字”,所谓“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属于造字的范畴,称为“文”;而“假借”和“谐声”则是用已有的字来表示新的意思,这种字称之为“字”。
“五行”之中,木的属性是生发的,火的属性是向外的,所以造出的所有文字中凡是带‘三’的,或是由三个部件组成的(比如‘林’‘炎’)都属木;凡是带‘二’的或是由两个部件组合起来的(如‘思’‘休’)都属火。以此类推。 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五行与汉字的一种简单联系,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符合这个规律。
至于古人对图书的归类,那更是五花八门了。因为古代的书籍除了有正史、杂记之分以外还有经、史、子、集的分类法。这是宋朝时的学者根据四书的定义划分出来的四大部类。其实早在隋朝时已经有了经、史、子、集四大类的说法,但那时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四部划分法。
宋神宗时又设立了“国子监”作为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设四斋以应四部,又将《周礼》中“四夷、五方”之说融入其中,将诸经分成了经部之“天部”、“地部”、“春部”、“夏部”、“秋部”、“冬部”,史部中之“帝纪”、“世家”、“列传”、“传记”等二十三部,子部则分为十家、二十四录,集部则为楚词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