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五行属什么的?
1、《说文》“廷,朝中也”。段注:古庭、廷同字,凡天子诸侯听朝治事之所,皆曰廷。 2、《玉篇·厂部》“停,舍也,留也”;“亭,寄住也。从高省、止聲。一曰平也,安也”;“廷,堂之两侧。从行、壬聲”。 从字形看,廷与亭是借舍义造字(或假借),用来表示一个原本没有字的词——朝廷。所以有学者认为古代廷、亭二字的音值相同而通用,因此廷的本义就是停在殿堂前两旁的马,也就是《周礼》所说的廷马、王庭之马。
3、《释名·释宫》“廷中亦谓之路,言当陛之路也,故以道路称之焉”;“殿,断也,象筑前斩断断然之形”;“堂,旷也;言空旷也.又象广平直正之貌”;“廷,挺也,中挺立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可见殿与廷都是建筑名词,且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形象意味。
4、《诗·小雅·斯干》“如翚斯飞, 君子攸庭”;《尔雅·释宫》“堂,皇也;廷,夏也”,郭璞注:“堂皇则四方高大,盖本夏时建筑制也。”可见上古时期庭、廷二字所指均为屋宇之建筑结构而非其所处位置。
5、汉代人将二者分用,用于不同的场合:朝廷在中央,庭院在室内。这种区分沿用至今。 综上所考,我认为庭的基本含义为房屋结构(后引申出空地等意思);廷指王公大臣聚集之处。后人取其本义“房屋结构”来代指整个院落,从而有了庭院一词。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古人造字时往往会在一个字的基础上再造出一个新字,这个新字一般与本字有某种关联性,但语素意义会发生变化,读音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发生讹变)。比如以女为旁的字多为女性称谓,以火为旁的多为烹调类动词等等,这就是所谓“孳乳传伪”。这些字我们称为同源字/假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