枺五行属什么?
没有“枺”这个字,只有“木”与“末”。 在古代,汉字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同一个汉字的字形、读音和意义都可能不同。 如: “末”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如下两幅图的样子(左图是“末”的本义,右图是引申义) 所以,根据图中所示的字形可知:这里的“未”不是“末”;而应读作mò(莫)或者wèi(魏)。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说文解字》中的其他汉字当中,比如:
1.“兵”在《说文解字》中写成下面这幅样子 2.“林”在《说文解字》中写了三幅图形,分别是: 3.“目”在《说文解字》中最先写作一副图形 4.“心”在《说文解字》中有四副图形 等等... 其实,古书中的很多“异体字”(指一个字在不同的古籍中以不同的形体出现)都是这种情况——同一个字形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或是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字形表示)。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古人写的字跟你平时看到的字不一样,请不要随意批评人家是错别字!因为很有可能是对方故意这样写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水平低没注意) 那么,这些字形、读音都不同的文字到底该如何区分呢?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统一的汉字的书写标准,即现代汉语字典收录的所有汉字一律以小篆为正体,以简化的偏旁作为笔顺的原则。因此,如果我们不知道某个汉字最初是怎么写的,就可以从现行字典中找到其小篆字体加以判断了。 以上面提到的“末”的两种字形为例: 小篆中“末”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写法如图: 再来看看这两个形体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读音吧: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字在小篆中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一个读mu,一个读mo或wei。可见,它们就是两个字而不是同字异构的关系。 顺便提一下,现在人们经常把“末”的本义误作它的引申义(即“末端/末尾/最后”的意思)来使用,这是不对的。因为“木末”中的“末”仍然是指树梢,而不是“端/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