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菡”,现代汉语读音为hàn,最早见于金文,其本意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称“芙蕖之萼谓之蘅,其华谓之菡萏”;又指含苞未放的花或花蕾,如《楚辞·离骚》有言:“搴芙蓉兮木末,若在洞庭舟欲行。” 该字后也用以代指荷花及其花苞、花蕾等,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之“蕊”与“茎”句即是以“菡萏”泛指莲花。据《说文解字》记载,此字由“艹”“甘”二字构成,本义当指莲花或荷花。
由于荷花是莲属植物的总称,而其中的一些物种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所以一些古籍中也常以“藕”来指称某些特定的种类,并以此给这些物种命名,如宋代苏颂《图经本草》称“荷之分叶者曰藕”,明代李时珍所著之《本草纲目》亦认为“莲,生浅水淤泥中,结实大者名藕,其心曰莲子,其叶曰荷叶……嫩者皆曰藕”。可见,古代典籍中所载“藕”多为荷花中的可食用部分——莲藕或其果实莲子,但并非所有的荷叶和荷花都具备如此高的食用价值,因而“菡萏”也不能一概认为是可食用的莲花或荷花。
基于上述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将该字的部首改为“亻”(繁体作“人”),并将原偏旁“艹”作为部首加注于右下部以示区分,且多用于“荷花”之“荷”。同时,由于现代汉语口语中已将“菡萏”简化成“荷花”,所以在一些文章中常出现“某字被简写成某字”的说法,如“‘蓮’被简写成‘藕’”等,这种写法并不符合历史变化过程,是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应尽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