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属什么五行?
题主的问题比较宽泛,所以我的答案可能不够细致和严谨,还请见谅。 我对“五行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五行”等问题的看法如下: 五行是古人为了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而建立的一套抽象模型。这套模型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尚书·洪范》中记载了武王问箕子“天地之大命”的内容,其中提到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记载。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客观现象发现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或能量)贯穿天地万物之始末,因此将这五种物质命名为“行”,称为“五行”。 “何为五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另一个问题:“何谓‘物质’?”。
关于“物质”的本质以及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所谓物质,就是具有质量的实体;或者说构成实体的微粒。这些微粒既可以是粒子也可以是波,同时满足宏观与微观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 既然五行是古人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模型,那么它的核心要素必然符合“物质”的定义标准。
按照古人的观点,五行之中有“生”“克”“相乘”三种关系: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这三种关系正好对应了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化学反应、物理反应、质量转化等等。 例如:
1.化学反映: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盐)+氢气; 2.物理反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液体; 3.质量转换: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体积的增加;当水蒸气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变成水,此时分子的动能减少,分子间的距离又会变小,最终表现出体积缩小。 而这种变化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由此可见:五行中的每一行都包含多种基本物质,并且每一种基本物质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过程,而这些变化过程又恰好构成了“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就使得五行成为了一个完备的解释系统的框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虽然发现了这五种物质的普遍存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往往还需要进行“归类分组”——即把同一种属性的物质归为一类,然后再进一步探究其特性及作用原理。 这其实是古人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做出的选择,也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局限性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