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五行属性是什么?
“王”这个字作为姓,读作wáng ;做五行为土的偏旁部首时,一般也是读作wáng(注:如“琼玉”、“琮瑶”). 但是,在《康熙字典》中王部有如下释义: 五行动词解释为: 1.行下底划横者为“一”者,谓一行也。《说文解学·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正字通·王部》引汉扬雄《训纂篇》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此言王与天地共为三才之义也。故王者,天下所归往之人也.
2.甲骨文王字象人端立之形,即所谓而立之王是也。周金文王字象人侧立行礼之形。后世楷书笔画繁复,其意不可得见矣!故古之王者必德合天地,道冠古今方足以当之。而孔子则以为“所谓‘圣人’者,至诚信爱而为天下所归往焉耳。苟非圣人谁能至诚若此?”是以自命曰“圣人”而不以王命自居者也。 在《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便是乾卦和坤卦二卦,其中乾坤两卦皆以“元亨利贞”四德来概括天地之道及万世之变,是为天之德也,人之德也。是故孔子著《易传》开宗明义便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3.上古帝王号曰帝者,因其德象天地之故也;称天子者以其尊居四海之中,象天命所授以统理群生,又因其所治者天下之大故也。因此《白虎通德论·号篇》云:“或称帝者何?帝者,生物之意。天子之所乘也。万物所资生,故号帝也。”
4.从古代文献资料来看,王的本义是首领。《尔雅·释诂上》:“王,君也。”《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毛诗序》曰:“王,周乎王公大人。”《左氏昭公元年》有云:“楚令尹子木与子革语,子革曰:昔周成王初继位,未亲政事,周公辅成王,告商容之闾,三日而成王亲政事也……夫王,谁殷之世子,至周未有分封。”可见王乃殷之世子,武王灭纣后受封于天而下抚万民,遂成为诸侯之长,所以《礼记·曲礼下》云:“九州之长入天子,谓之方伯。”
5.秦汉以前诸侯国君主称为“王”,秦朝以后皇帝的爵位称皇帝。《史记·五帝本纪》:“舜名重华,重华父瞽叟,瞽叟父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寂侯,寂侯父曰思辛,思辛父曰务先,务先父曰伯陵,伯陵父黄帝少昊父玄嚣之子,颛顼高阳父昌意之子。”
6.战国时,诸侯国大者号称王一姓者有三百六十余,中小之国不计其数。然则天下岂有三百余姓耶?盖自春秋末年以来各国兼并征战不断,史书多以“某亡于某”记载他国之灭,实则诸侯国君多为同姓宗族,一旦亡国,自然以本族祖姓为名,以示不忘本也。于是后人多以为战国七雄皆有王姓,且以此派生出了诸如赵武灵王、燕昭王等以王为名的历史人物。其实此乃后世附会之说,不足信也。
7.夏禹王之后有封于杞者,其国王因受周封为陈侯,其子孙改为陈姓,后又改回杞姓,此为陈姓源始。西晋时期有陈留人叫王导者,其高堂大父曾做过卫将军,其祖父曾为骠骑将军,父为南郡太守。按《广韵》所载王氏出自妫姓,舜帝姓妫,其后代孙胡公满因战功被周武王封为陈侯,其子孙以陈为氏。但按《元和姓纂》所言则是:陈王即妫满后裔陈完四世孙胡公满之十一世孙无泽,食采于王,因以为氏;二十一世孙平先是晋大夫;二十三世孙武子徙河南宁陵县东王城,是为王城王氏之始祖。此二说相较而言,后者更符合史实。
8.唐太宗李世民之八世祖母为鲜卑族之拓跋氏,故李唐皇室一族实为鲜卑族人后裔。据《旧唐书·太祖本纪》载,北周时为幽州总管李熙之五世孙大将军李虎投隋有功,被封为唐国公,隋文帝以其功深德盛,特赐氏姓为“尉迟”以赐之。李唐开国之后又恢复李氏之名。唐懿宗曾追封李虎为唐太祖桓皇帝,李昞为唐世祖景皇帝。
9.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是沙陀族部众之一的突厥别部破丑部落人,因此从其高祖起就以“刘”为氏了。至于契丹人在辽代建立的政权为何国姓也为“辽”,这就要从契丹族的来历说起。契丹,原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以渔猎为生,至晋朝时方逐渐南迁。唐末期因避中原战祸,迁居辽河流域。后因契丹人屡建功勋,唐末、五代之际,契丹族的首领迭剌·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置国家,称可汗,国号契丹,其部众则以“契丹”为姓氏。由于耶律氏人口众多,因此在后来就演变为了皇族姓氏,其他部落之人则多改从契丹语中的“耶律”二字为姓,从而才有了后来的“萧、石烈、萧干、宇文氏……”等等姓氏。
笔者认为关于“王”姓的来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