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五行属什么?
关于五行的学说,在汉代以前并不存在。五行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阴阳家们的一个分支。到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将阴阳家的五行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成为儒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类属性”和“生克关系”: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相生成;相克则反之,指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种五行论断实际上是一个模型体系或者说是一种工具手段,它可以用来推衍世间万物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例如,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太阳(火)可以生万物(土),草木等植物(木)是太阳照射下的产物,所以有木生火之说法;同时因为地球(土)是太阳照耀下产生水汽(水),然后凝结下雨滴(水);水滴落入江河湖海之中,又形成了江河海洋(水).....这样便有了水生木的说法了。当然还有金生水等等一系列的相关论述和推理过程就不一一细说了。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时辰对应哪一类属性呢?按照古代人的认识,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古人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这12个时辰的顺序。其中“子时”和“午时”分别位于今天夜里十点和中午十一点前后;“卯时”和“酉时”分别是现在凌晨五点与下午五点左右,这是古人对于昼夜交替的普遍认知经验总结所得来的结果! 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地球自转变慢的原因是由于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热量散发所造成的(即“热胀冷缩”原理造成的),所以随着地球自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其长度也不断增加着直到有一天会超过赤道长度,这样一来白天将会慢慢变短而黑夜则会逐步加长直至变成白天黑夜各一半的时间为止……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十二时辰”其实已经是过时的概念了,它只适用于之前地球自转速率较慢的时期里才有意义罢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哦~大家可不要被骗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