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会馆?
在北京,“会馆”一般指两种建筑——“商务会馆”和“文学会馆”。 “商务会馆”多指旧时商人集资建造的住宅,供商人和有身份的顾客居住;而“文 学会馆”则多是文人墨客们抱团取暖的地方。 今天我说的「会馆」是指「文学会馆」。 在明清时期,文人在社会上处于较高的地位,「达者兼善天下」,有不少民间组织都是文人结社而成。
这些社团大多具有学术性或文艺性的功能——比如有的会馆以地域为界,聚集各地文人,交流创作,称为「地域文人之集」;还有的会馆以文学为主要交流内容,类似今天的作家协会,被称为「文社会」、「词社会」等,其中成员多为文人,也有少数女性作者。(顺便说一句,这些名称现在听起来依然很优雅……)
这些「文学会馆」一般都由当地有名望的文人负责管理,在馆内住宿不需要交房租,但是要交纳「贽敬」,也就是像新人拜师那样给师傅交点学费。
住客除了文人之外,还有来自各省的流寓人士以及穷苦书生,条件相对艰苦,因此住的不是“房子”而是“屋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带家具的合租房。 虽然住的条件比较差,但是「文学会馆」的饭菜相当不错,而且经常邀请名流作客,举办诗文集会,因此许多人都以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居住为荣。
据我了解的资料,明代京师有180多个这类的团体,清代则有230多个。 到了近代,这类机构逐渐衰落,但是有些老字号会馆保留了下来,成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