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多少画五行字义?
“姓名学”,是利用文字的形、音、义来研究人的性格、婚姻、财运等的学问。在古代也有叫“相书”或“字书”的;近代以来,又有人称之为“姓名心理学”“文字情报学”等。其实这些称呼都不甚妥当,因为“名字”是一个人用汉字标识自己的符号,这个符号除了表达语言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因此说它是一门艺术,显然比说是“学科”更为贴切一些。 我国古代的《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幼名广,壮名辉,志于大辉。”这里的“名”指的就是现在的“姓名”了。“姓”在古代主要表示家族系统的传承关系,“氏”表示的是贵族的身份或标志。秦统一中国以后,确立了郡县制,增加了人口流动性和政治中心的变化性,于是原来的姓氏文化就逐渐向“姓名”文化转化。不过直到今天,我国的某些地区有“姓”无“名”,例如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徐州等地。
古人起名是很慎重的事情,不但要参考出生时间和外貌体型,还要结合出生时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甚至要考虑姓氏渊源和历史流传,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古人起名的严肃认真态度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 汉文帝名叫刘恒,其母薄姬当初怀孕时,梦见手上捧着一个玉盘,上面有七个珠子,因而给刘恒命名“恒”;汉景帝的名字刘启原意就是“启明”的意思,他的母亲王娡也是梦见天上出现一道彩虹,因而得此美名;汉武帝李夫人生的第一个儿子李据,是因为她梦见自己怀中的婴儿伸手去抓月亮,因而取名为“持节”;三国时曹魏著名的文学家王郎,他的父亲王朗本来叫王昭远,因为梦见自己站立在高山之巅,故而改成王朗之名…… 古人对于自己的名字也很重视,常常终身不使用旧名。唐朝诗人李益出生在山西榆次,他小时候因全家迁居山东任城而改名为李益;明代学者杨慎因为父祖都是状元,故自称“杨状元”(亦称“杨升庵”);清代文学家袁枚原本姓袁,因其祖上为避祸所改,所以他一直以“袁枚”之称闻名于世并流传后世。
至于那些达官显贵的名字就更值得琢磨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人家,从小父母双亡,为了生计,他曾经到皇觉寺里当和尚。后来他参加红巾军后,因为担心被元末暴乱势力杀害,就改了名字“朱国瑞”,意思就是要做天下的君主。他的孙子明世宗朱翊钧为了体现自己承继大统的道理,竟然把自己的名字“翊钧”倒过来写,作为自己的名字! 还有一个人名字叫“朱英”(明世宗曾封他为“太傅”),因为“朱英”的“朱”与“御”谐音,有一次他进宫拜见皇上,世宗问他名字的意思,他连忙跪下解释道:“臣姓朱,意思是‘朕之英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