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五行是什么意思?
“天”这个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非常丰富,《说文》释之为:“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高显。”说明古人是把“天”看作是一顶高高悬在天上的帽子,这种形象是高高的、没有边没沿的,所以才能“至上”。 这种观念源于上古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他们最初划分出“上天”“下界”概念之后,就认为一切主宰都是在上界的,于是帝王将相要“冠冕堂皇”,百姓要“天旋地转”,祭祀要用“朝天膜拜”的方式等等,都表达了“天在上”的观念。 这种自然之天的观念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开始把“天”与“帝”联系起来,认为是帝在支配着世间万物,所以才有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汉代大儒董仲舒说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立元神》)。
但人们仍然保留了对自然之天的敬畏之心,这一点体现在医学中,因为古人在实践中认识到人的寿命长度受自然规律制约,如《黄帝内经》就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在中医理论中才把生命的长短分为“天之寿命”“人之寿夭”,生命过程则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这种自然之天虽然重要,但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具有终极意义,否则孔子也不会提倡“祭神如神在”了(《论语·述而》)。真正的终极意义在于另一个天——道德之天。
儒家提倡的“天命”就是道德天意的体现,用现代哲学语言来说,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终极价值。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我是顶着“天命”而来的,谁敢拦我!孟子也说:“天下有道,小德役大义,小义役大义,王道丧。天下无道,小德王,小义亡,大道残。”(《孟子·尽心下》)可见儒家所说的“天命”其实就是遵循着道德天道走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