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五行表?
这个五行表的来源,是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这本书里提出了“五行相胜”(即五行相生)的理论,并用于解说自然界和人间的各种现象 。这种理论认为,五行之气是相互竞争,而不是像阴阳那样互相依存、循环无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一种顺序的、线性的克制关系。而且,这种克制是单向的,是一气之生克,而不是互生互克。例如,火生土,这是互生;而土克水,这就是相克了。 当然,这种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它无法解释五行之间相形似的状况,比如金形如釜,木形如条等等。其次,它无法说明五行的顺序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这种理论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汉代哲学思想中的两大主流,并且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道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至于这个表的意义,就是告诉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有其特殊的性质,每一行都克另一行,被克的那一行叫「病」,得行的那一行则叫「药」。如果人体有病了,就要用药物的五行来治疗。这里需要注意,「治」字是有讲究的,它是治理、治疗的意思,而不是消灭病菌、病毒的“医”。古人认为,疾病是人体内外邪气和五行失司的结果,应该补其不足,抑其太过,恢复人体的平衡,让五行各司其职,这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所以,中医历来主张预防大于治疗。